1、什么是“茶寒”
茶寒,即指茶叶在生长、采摘、制作过程中遭受低温影响,使其内部水分结晶,茶叶苦涩味增加,品质下降的现象。
茶叶经历“走火”、“茶寒”、“水泡过夜”三种情况,茶寒对于茶叶的质量危害最大。茶叶如果遭受“茶寒”,会导致茶叶内部的细胞被激烈的破坏,使得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明显下降。
2、茶寒的原因
茶寒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二是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自然环境方面,一般是由于落露天气、寒流袭击、降温振荡等造成的。人为操作方面,容易出现在采摘、萎凋、揉捻等制茶过程中,尤其是在揉捻时揉捻过度或揉捏偏轻,都可能导致茶叶内部水分结晶,形成茶寒。
对于茶农来说,重点是在采摘的时候注意不与露水接触,以免将露珠带到茶叶中。同时,在萎凋和揉捻时要避免把茶叶放置在阴凉处。工厂则需要有完善的控温设施,严格按照制茶流程操作。
3、如何判断茶叶是否“茶寒”
判断茶叶是否“茶寒”时,可以从外观和味道两个方面入手。
外观方面,茶叶表面应该是整齐紧结的、色泽暗绿的,没有断碎、破碎等缺陷。如果茶叶出现松散、碎末、颜色不均的现象,很可能是茶寒导致的。
味道方面,茶叶会出现苦涩味增加,茶汤黯淡、无香无味或者有异味等情况,是茶叶遭受“茶寒”的典型表现。
4、如何避免茶叶“茶寒”
为避免茶叶“茶寒”,需要在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需要提高采摘技术,避免茶叶与露水接触。其次,在制茶的每个阶段都需要掌握合适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并进行巧妙的调节,避免茶叶遭受“茶寒”。此外,在茶叶储存时也需要避免受到低温影响,尤其是冬季,要注意将茶叶存储在干燥、通风、没有异味的环境中。
总之,避免茶叶遭受“茶寒”需要从根源上找出问题,各个环节都要加以关注,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茶叶的品质。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