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砂的起源和发展
紫砂陶器是中国传统陶瓷的一种,始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流行于清代(1644—1911年)。其产地主要在江苏宜兴市。紫砂陶器还有其它名称,如宜兴壶、紫砂壶等。
随着紫砂作品的广泛流传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假紫砂制品也随之催生。
2、假紫砂的出现时间
据史料记载,假紫砂制品的生产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当时一些瓦窑、石窑开始模仿紫砂陶器的样式生产类似的陶瓷制品,并冠以“紫砂”之名出售。
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假紫砂制品的生产技术逐渐成熟,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3、假紫砂的制造方法
制造假紫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普通陶土加入色素模仿紫砂制品的样式,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再经过高温烧制,表面进行仿真加工,制成外观和真品相似的假货。
另一种制造假紫砂的方法是采用工艺先进的现代化生产线,使用特殊的合成材料去模拟紫砂陶器的样式与质感,并以低成本的价格来吸引市场。但是这种假紫砂制品在材质、手感等方面与真品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远不如真品珍贵。
4、防范假紫砂的方法
为了防范假紫砂的出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购买紫砂陶器时要到正规商家购买,认清商家的营业执照、质量认证等证件,同时要观察陶器的制造工艺、材质、品质等指标。
第二,要加强知识储备,学习紫砂制品的历史、制作工艺和特点等知识,可以减少被骗的风险。
第三,关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如果发现市场上存在违规生产经营、虚假宣传等行为,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并进行维权。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