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的基本概念
红茶是以鲜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滚刀揉捻、发酵、烘干等加工工序制成的茶类。在制作过程中,将鲜叶在高温下发酵,使茶叶中的儿茶素、茶红素等物质得到了充分转化,使茶叶的色泽呈现红褐色,口感香醇甘醇。因此,红茶也被称为“黑茶”、“红茶香”等名称,是茶叶中的主流品种之一。
红茶起源和命名
红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福建省福鼎市的“福鼎红茶”,据考证,该品种最早于1725年左右问世,如今被公认为“红茶之祖”。而红茶名称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Indian Tea Company),由于紅茶的茶汤呈現出深色,与西方人所熟悉的一般茶色泽不符,因此被称作 “Black Tea”,世界各国沿用至今。
红茶在世界范围的叫法
尽管红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叫法,但基本上都包含“红”、“黑”等字眼。英国是红茶的最大消费国家之一,它称红茶为“红茶(black tea)”,而在美国,则通常称之为“混合茶”(blended tea)或“红茶”(red tea)。其他国家如日本叫做“紅茶”,韩国叫做“홍차”,而法国则称之为“the Earl Grey”。可以看出,红茶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的叫法略有不同,但都十分独特。
红茶传统命名方式
在中国,红茶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由山名、品牌、花卉、食物等多种因素组成。例如,“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滇红”、“金骏眉”等等。其中,“祁门红茶”是指安徽祁门地区生产的红茶,因此得名,“正山小种”是指福建武夷山生产的一种红茶。“金骏眉”则源于茶叶形状很像眉毛,寓意美好。而“滇红”则是为了展现中国茶叶的政治形象,在排除普洱茶、雲南紅茶後新開發一種紅茶品牌,名為“滇紅”。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