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鲜方便
茶砖出现的最初原因,是为了方便茶叶的储存和运输。旧时候,人们常常将大量的茶叶用竹篾或者布袋装好,然后用绳索捆绑起来,搭在驴子或者骡子背上,费时费力进行运输。而茶砖则可以用简单的木箱或者布袋就可以装好,从而省去了捆绑和铺垫的麻烦,更易于搬运。因此,茶砖在历史上曾经是茶叶流通最广的形式之一。
而且,茶砖可以将内部封存的茶叶充分压实,避免茶叶的挥发和受潮,从而保持了茶叶本身的质量和口感。同时,茶砖的装载方式也使得茶叶的储存时间得到了延长,提高了茶的可保存性。
2、易于贸易流通
茶砖通常较为规整,易于计量、存储和搬运,这使得它成为了贸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旧时,贩卖茶叶的商人通常都会将茶叶压制成砖块状,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易和运输。茶砖在运输和交易中具有相对稳定的体积,标准化的尺寸,方便计量、结算和运输。同时也避免了因茶叶形状与大小差异而导致的交易纠纷,降低了商人之间交易过程中的风险。
而在以茶为货币的时代,人们也常常使用茶砖来兑换物品。古时,一般用10枚茶饼兑换一匹马,50枚兑换一间房子。茶饼更成为当时经济交流中的重要媒介,一度被誉为茶马古道上的“茶币”。
3、茶砖对茶质的影响
茶砖的制作工序本身就是通过加工和压制的手段,去除茶叶多余的杂质,使得茶叶的口感更加清爽细腻,汤色更加均匀清澈。同时,茶砖保存利于茶叶的微生物酵素作用,能让茶叶更好的发挥芳香。
因此,从时间的演变上来说,茶砖不再是劳动人民必备的储存茶叶的容器,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成品茶包、茶罐,或者大量的散装普洱茶。但对于熟普洱这种发酵后的茶类,它的储存过程中,茶砖和茶饼的使用则可以提升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4、文化和历史传承
茶砖不仅是茶叶储存、交易和贸易的工具,也涉及到中国茶文化和历史的方方面面。从制作到尝茶,茶砖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制作茶砖通常需要多种原料,如普洱茶、菊花、金银花、柚子皮、甘草、桂花等,这种较为复杂的工序也是茶文化的一种体现。而且,茶砖也往往会嵌有印有名称、商标、生产年份等信息的铁皮,这些标记一步步将茶砖和它的生产者联系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茶的品牌和产地。
而在尝茶方面,古代人们通常会将茶砖砸成茶末,然后使用陶瓷茶壶煮茶。现在,虽然人们已经除去了制作茶砖的费劲和繁琐,但茶叶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砖也因此成为了茶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