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叶的微观结构
茶叶是由茶树的嫩叶经过加工而成的。茶叶的微观结构包含叶片表皮细胞、叶肉细胞、细胞壁及内部组织等。当茶叶发生霉变时,霉菌会侵入茶叶微观结构的不同部位进行生长。而霉变的茶叶在视觉上主要呈现出黑褐色、灰白色等不正常颜色。
根据茶叶微观结构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干茶叶是否有霉变的迹象。一般来说,霉变的茶叶表面会长出白色或黑色的物质,微观结构也会出现损坏或异样,这些都需引起注意。
2、发霉后的茶叶质量变化
干茶叶本身具有香气、滋味醇厚等特点,而发霉的干茶叶在外形、口感等多方面都会发生不良变化。
在外形上,霉变后的干茶叶会出现变性、脱色、脱水等问题,而这些都会导致茶叶的商业价值下降。在口感方面,霉变后的干茶叶会失去原有的风味和口感,同时带来一些腐臭、苦涩等负面影响,影响茶叶口感体验。
3、影响茶叶发霉的因素
导致茶叶发霉的因素非常多,但从大类上分可分为: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温湿度、通风条件、未干透的茶叶储存等。当茶叶储存在潮湿的环境中时,霉菌很容易生长繁殖,形成霉变。而温度过高、通风差、储存时间过长都会加速霉变发生。
人为因素包括摘取、揉捻、干燥、储存等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环节,只有保证每个环节都做到严格的卫生和干燥,才能减少茶叶的霉变率。
4、如何预防茶叶发霉
要想有效预防茶叶发霉,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建议:
1)保持加工场所的清洁、干燥,确保加工过程中茶叶的卫生安全;
2)控制茶叶储存环境中的温湿度,最好保持在干燥、通风、恒温的环境;
3)在储存茶叶时,尽量采用密闭式盛容器,避免霉菌侵入茶叶;
4)对于已经发霉的茶叶,要及时淘汰,以免继续混合储存导致茶叶批次质量下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