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公侠(1896-1948),初字虚白,后字丹白。广东南海人。表尔系标陆军中将。毕业于保定陆军末投兵洋三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中央训练团将官班。1925年任国民绿混良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三十三团三营营长、中校副团长。1927年任诉受阶场席盟选统第四军第二十五师老独立团上校团长。1930年任广东军事政治学校教育科科长。八年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五五师师长、第六十四军军长、第三十五集团军参谋长等要职,参加了河南兰封会战、武汉会战、粤北会战、桂南来自会战,战绩彪炳,歼灭日军无数。
- 中文名 陈公侠
- 别名 初字虚白,后字丹白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广东南海
- 出生日期 1896
人物简介
陈公侠一生戎来自马,英勇善战。爱兵如子,从不克扣军饷。亦无积产,"文革"抄家时,
仅有衣车一台。并在家乡捐资创办光华学校,为名誉校长,为乡中子弟读书免费入学,
乡人至今仍然称誉载道。娶妻谭与英,无儿女,劝陈公侠将军纳妾以继后,将军亦为婉拒,
以弟公任子国梁,侄女淑卿、玉龄、玉洁城汉容道沉免限山活过继。如此清操,是为当时高级将360百科领官员少有。
新中钱们两胡功山秋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颁发给陈公侠将军家属"业革命家属照顾"、"革命子女优先安排"等证。
人物生平
1896 年出生于南海县横江墟上良村(今丹灶镇上良村),排行第十。祖辈经商于广西梧州,
家境殷富。他自幼聪慧,敦品勤学,研诗习书,广涉经史子集。
1912 年春考入广东陆军小学第六期学习。第六期学员人才济济,他与张发奎、薛岳、叶挺、
李汉魂在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继而又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营情它场课校第二期。
1917 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隶属第六期步科,1919 年毕业。
虽然在军校消磨较长时间,亦如塞翁失马般,广东籍保定六期生碰上好运气,
陈公侠与同学薛岳、余汉谋、李汉魂、吴奇伟、朱晖日、邓演达、叶着绿挺、邓龙光、黄镇球等等,
都成为熠熠将星,几乎囊括粤籍国军高级将领之大半。南归后在粤军第三师供职,
由于陈公侠能文善武,故在军中逐渐露头角,从少校副官至营参谋。
1925 年 7 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将驻粤各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粤军第一师于 9月扩编为第四军,陈公侠任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
参加第二次东感且助浓屋样征,讨伐盘踞南路八属候项直邓本殷军阀,胜利后驻防海康。
1927 年秋,任新编第二师上校团长,独立第三师第二团上校团长。
1929 年,广东部队编遣,任第一旅上校参只句掌犯真落者留谋长。
1930 年 10 月,中原大战结束。
1931 年,广东军队进行整编,陈公侠任第一菜范六零两对段集团军独立第三师少将参谋长。
1935 年,独立三师改编打兴额风乙日额载那鲁为陆军第二军第二师,他仍任少将参谋长,驻防汕头。
1936 年到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两广事件结束,
陆军第二军第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六十四军第一五五师,陈划活公侠任少将参谋长,
以劳绩获海陆空甲种一等奖章。翌年冬调任四六五旅少将旅长。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7 月,蒋介石发布命令,宣布全面对日作战,全国军民抗战呼声高涨。
1没938 年春,陈公侠升任六十四军第一五五师少将副师长,旋升中将师长。
4 月,率部随流于的前六自基错六十四军李汉魂军长北上增援。
5 月,开赴开封归德,参加兰封会战。
19 日,以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率部迎战日军第十四师团土肥原部,激战三日,克复话绿殖频伤长货永夜内黄。
25 日视半交伤叫创府,陈公侠率一五五师向陇海铁路促罗王砦日军土肥原师团进攻。所属杆热许评官兵不畏强敌,
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战况惨烈。陈公陕胞弟四六五旅九二八团中校副团长陈公任身先士卒,
英勇牺牲。陈公侠挽其弟联:"频年军旅相随,马革裹尸,家有余荣生烈士;此日兄弟永诀,
鸰原急难,责无旁贷抚领遗孤"。激战三日两夜,歼日军 3000 多人。
军政部长何应钦甚为嘉许,说:"历次作战从未有力攻陷敌人据点者,有之,自此次一五五师始!"
攻克罗王砦后,我方被围在徐州之大量部队得以解围,聚集在徐州之五十列火车得以向南开出,
为后来徐州会战取得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6 月 15 日,陈公侠奉命调往武汉,参加保卫武汉会战。率部调驻江西,
在瑞昌、九江等要点,狙击日军溯江而上。
8 月 3 日,陈公侠率部在固守南浔线牛头山战斗中与日军激战三天,日军死亡 2000 多人,
胜利完成守卫牛头山之任务。
8 月底,陈公侠率部联合张发奎第二兵团向瑞昌以西大尖山全线反攻,
与日军第 106 师团 9 个步兵大队厮杀 10 多天,击毙日军大队长 5 名、联队长 2 名,
日军兵员损失 8000 多人,克复大尖山,迫使敌残部退向瑞昌。武汉会战结束,陈公侠由于作战有功,
12 月,升任第六十四军中将副军长,六十四军亦荣获国民政府颁授"铜军"旗帜一面。
1939 年 3 月,陈公侠晋升为第六十四军中将军长。兰封会战和武汉会战后,六十四军伤亡过半,
奉命返粤,在西江沿线布防整训。驻防肇庆、江门、新会前线,与日军松野尾旅团大小战斗数十次,
使日军无法进犯三埠,更不能沿西江进犯广西。冬,参加粤北会战,陈公侠率领六十四军开赴三水前线,
阻击沿北江北进之日军,减轻六十二军、六十三军在清远、英德战场压力,使日军首尾不相顾,
被各个击破,获得粤北大捷。
10 月,率六十四军调入广西,参加桂南会战,担任广西宾阳一线对日作战任务。
17 日,率部与兄弟部队参加昆仑关战斗,攻克昆仑关,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0 年 3 月,与第十六集团军对桂南日军发动春季攻势,在灵山与日军激战,几经失而复得,
最终将日军击退,迫其撤至钦县、南宁附近。
10 月,第四战区向固守邕宁、钦州之近卫师团与台湾旅团 30000 多日军发起攻势,
陈公侠率领六十四军攻占高峰坳、宾阳之三塘,且向南宁挺进,
30 日收复南宁。攻克南宁后,终于将日军赶出桂南,重新成为中国抗战后方。
此役又创抗战以来首次收复战略失地之纪录,陈公侠获干城甲种一等奖章。
六十四军调回西江地区,驻扎肇庆。
1942 年,在七星岩犀牛岗建筑六十四军坟场,安葬兰封会战、武汉会战、
桂南会战抗日战场上捐躯之六十四军将士骨灰或遗骸。
蒋介石为坟场撰写长联为:"以碧血存令节,以丹心存令名,不愧七尺昂藏,
顶天立地;为国家尽大忠,为民族尽大孝,赢得千秋景仰,继往开来。"
抗战以来,陈公侠与日寇大小百余战斗,战绩彪炳,未失寸土。间中有因战略转移,后
也收复如初。但忧劳成疾,失眠、喘咳与日俱增。
1944 年夏,陈公侠将军身体渐感不支,坚请辞职,获准调任第三十五集团军中将参谋长,
并准病假。再辞,获准调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议。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日寇投降。陈公侠戎马一生,得以与家人团聚,稍事休息。
7月,出任广东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粤桂南区绥靖指挥官,管辖合浦、钦县、
防城、灵山、遂溪、海康、徐闻七县。
1946 年调任国防部中将部员。
1948 年调任广东省军管区副司令,因病未就职。其间,策动六十四军起义未果,
12 月 17 日病逝于广州陆军总医院。葬于广州瘦狗岭粤军第一师墓园。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