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灵乡

百科

思灵乡位于武宣县西南部,乡政府驻地思灵街距丰下圆比章同武宣县城30公里。其境东邻桐岭镇,南连通挽镇,西界兴宾区石牙乡,北靠禄新乡。有旧来来自武公路(柏油路)和"思灵-通挽"水泥路过境。全乡辖9个村民委(即:灵池、山汶、古樟、马山、思劳、甘棠、太平、朝东、双林9个村委会),27个自然村,98个村民小组。2009年末,全乡总户数5705户,总人口2.53万人。主要集居壮、汉两个民族。2010年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19385人。

  • 中文名称 思灵乡
  • 外文名称 Siling Township
  • 行政区类别 乡
  • 所属地区 广西武宣县
  • 下辖地区 灵池、思劳、山汶

建制沿

  清朝雍正八年,武宣县编户六里,即在厢里、东乡里、武赖里、古豪里、西乡里、北乡来自里。今思灵乡属古豪里。宣统元年,撤6里划分为9360百科个区,思灵乡属禄新区。  

  1958年1月,撤区建乡,始设思灵乡,同年改为思灵人民公社,1962年9月,改公社为区建制,思灵分属禄 新区和通挽区,1984年10月,撤消人民公社,恢复乡镇,成立思灵乡人民政府。

社区村委

  思灵乡辖:灵池、山汶、内迅古樟、马山、思劳、甘棠气满、太平、朝东、双林9个行政村,岜彭、山兴、山头、下汶、桃村、古樟、六围、马山、寺村、平安、古类、灵池、古铁、思劳、盘古、岜布、外合、甘棠、止扎、河龙、高岭、太平、福田、定笔、朝东、思伴、双林27个自然村,98个村民小组。

自然环境

  思灵乡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日照率为39%,年平均气温21.2℃,平均年降雨量1291.7毫米。光热丰富,雨量充沛造南础宽据视济苦增格脚;冬温较高,偶有霜雪。常来自用耕地面积33795亩,其中水田12357亩,旱地21348亩。

社会事业

  在"三求"文360百科化惠农工程建设中,全乡9个村民委,就建成了11个灯光篮球场,9个高标准文艺舞台,提前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经济概况

 鲁何 2009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2586万元,农业总产值11855万元,流烟工业总产值731万元;财政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66元盐议议文依准调贵助。全年粮食总产量6021.4吨。

  2009年全乡以种植甘蔗和木薯为支柱产业,截至2010年3毫屋接负预言元叫感图月15日,共进厂原料蔗6.2万吨;木薯产量达2.2万吨;畜牧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全乡2血革高事喜就却要推更照009年生猪出栏1.9万头,存栏2.1万头;羊出栏563头,存栏984头。牛出栏0.47万头,存栏1.69万头;家禽出栏5买了迫和升样.2万只,存栏6.9万只。秋冬组正重入简的何军到菜开发得到了恢复和巩固,在思劳村发展西红柿种植100亩,发展莴笋种植100亩,赶直穿上简握短在古铁村发展种植了400亩的红花草。

  该乡有耕地面积33795亩,其中水田12357亩,旱地21348银事操药措增亩。主产水稻、玉米、花生、甘蔗和木薯。2010年全乡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种植面积29000亩,产量达7220吨,比2009年增产19.9%;甘蔗总脱山达节密喜虽粉面积3.2万吨。据统计,2010年末全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8046.5万元争视护黄增加到19129万元,年均增长18.8%;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例防策威买族23.4万元增长至73.13万元,年均增长4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516元增加到3612元;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超过预期目标3000万元。全乡经济运行质量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荣获来宾市经济发展进步显著乡镇奖。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得到突破,引进资金400万元扩建和改进了思灵淀粉厂厂房及环境,为全乡木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林权改革

置器众敌自当  在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完成了40宗,共计9769.7亩林地的《林权证》的发放,发证数已占规阶长哪持杀2009年8628 .2亩任务的113.2%,在全县率先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发证任务。

民俗古迹

螺丝山遗址

  螺丝山遗址位于武宣县思灵乡周村东南300米螺丝山洞内,洞口西南向,高于地面18米,堆积层约40灯石故士亚代菜平方米,断面厚1米。土质呈灰褐色,含螺壳,有动物碎骨,采集到打制石器2件,属新石器时代。

竹马舞

  竹马舞,以思灵乡、禄新乡流传最盛。竹马舞指用竹子编成马的形象,外糊红白纸,表演者戴着纸马边舞边唱。据老艺人说,相传远古时候有兄弟三人,老大法名三清、老二法名三宝、老三法名三元,后人称他们为三师。他们兄弟三人专做师公、道公为业,其法术高超,善驱魔赶鬼、迎神纳福、消灾除病。他们三人自创本家派系后,便广招门徒,授予各种法术、唱腔舞蹈,就这样代代相传下来。

  竹马舞,一般是在丧事或人病了请去为死者、病人超度亡灵,迎神驱魔、消灾除病。后来,演变发展到从师公舞中脱颖而出的师公戏后,竹马舞便成了师公戏的附属品一每演师公戏前必先跳一段竹马舞,然后才演唱师公戏的正文。

  竹马舞在清代就已流传。竹马舞,亦称骑竹马,即用竹子扎成半截马头,半截马尾,用白或黄、红、黑、棕等颜色剪成纸絮粘糊,形似马的鬃毛,再由少年儿童系在腰上,两只人脚从马身下露出来,像人骑在马身上一般。

  竹马舞通常为四人面对面穿梭,伴以锣鼓响器,四人可分别化妆为八仙、三国或西游记中的人物,或带面具妆扮成钟馗、大头和尚展袖起舞,响器停后,就唱歌。

  唱歌的内容多为叙说神话之来,如"正月是新春,王母要做生,佛堂蟠桃会,八仙出洞门。二月是花期,孙猴去偷桃,仙桃未到手,惹的祸不小。三月是清明,听唱吕洞宾,戏了白牡丹,点石要成金。四月麦刁枯,听唱何仙姑,身背捞筲子,舀干洞庭湖。五月端阳末,听唱蓝采和,手提采花篮,踏波去采荷。六月热难熬,听唱张果老,倒骑黑驴子,压断洛阳桥……"

  竹马舞的演唱通俗生动,跳竹马舞的孩童,一般聪明敏捷,会唱会跳,富有表情,竹马舞的演唱形式由古至今亦发展演变。由二人或四人置身马形之中,人骑马跳舞发展成为人骑在马上的各种形态,时而奔驰飞舞,时而漫步慢行,时而失前蹄人马卧倒在地,然后又奋力挣扎而起,重新奔腾,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也令人神往回味,乐不可支。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