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琬,汉语汉字,读作wǎn,其本意为一种上端浑圆而无棱角的圭。
- 中文名称 琬
- 拼音 wǎn
- 部首 王
- 五笔 GPQB
- 仓颉 MGJNN
详细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wǎn | 名词 | 一种上端浑圆而无棱角思棉妒的圭 | jade 映氢with soft lustre | 来自 《周礼·考工记·玉人》:"琬圭九寸而缫。" 那脸自稳烈精 南朝·宋·鲍照《拟古八首》:"玉琬徒见传,交友义渐疏。" | 琬圭 |
(表格信息格来源:《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曾汉语大字典》 )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露朝引一】【玉部】琬
圭有琬者。见角评我凯排见兰从玉宛声。於阮切。
说文解字育注
(琬)圭有琬者。此当作圭首宛宛者。转写讹脱也。琬宛叠韵。先郑云。琬圭无锋芒,故以治德结好。后郑云。琬犹圜也。王使之瑞节也。戴先生曰。凡圭剡上寸半。直剡之。倨句中矩。琬圭穹隆而起。宛然上见。玉裁谓圜剡之、故曰连液关贵容圭首宛宛者。与丘上有丘为宛丘同义。尔雅又云。宛中、宛丘、此与毛传四方高360百科中央下曰宛丘。释名丘宛宛如告科效积板压它偃器正同。谓窊其中宛宛然也。二义相反。俱得云宛。尔雅兼采异说。郭说宛中失之。从王。宛声。於阮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琬·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8
《唐韵》《正韵》调注哥几制药离治雨织於阮切《韵会》委远切,ࠀ�音宛。《说文》圭有琬者。《徐曰》琬谓宛然窊也,琬之言婉也,窊然象柔婉也。《广韵》圭也。《周礼·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结好。《注》琬圭无锋芒汽场急益旧够游。
又《冬官玉人》琬圭九寸。《注》琬,犹圆也。《前汉·司马相如传》鼌采琬琰。《注》琬琰,美玉名。
又人名。《史记·司马相如传》垂绥琬琰。《注》郭璞曰:汲冢周书,桀伐岷山,得女二人初离,曰琬曰琰。桀爱二女,斲其名于苕华之上,苕是琬,华是琰也。
又《广韵》江预而烧乙言族京死并乌贯切,音惋。义同。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来自母 |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ʔ | i̯wăn | |
董同龢系统 | 元 | ʔ | juăn | |
周法高系统 | 元 | ʔ | jwan | |
李方桂系统 | 元 | ·w | janx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ʔ | i̯wɐn | |
拟音/王力系统 | 0 | ǐwɐn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ʔ | juɐn | ||
拟部异际线看富音/周法高系统 | ʔ | iuan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 | jwɐn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黑刑名三酸试施已ʔ | ǐuɐn |
360百科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韵书集成
韵书 | 字头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广韵 | 琬 | 婉 | 山 | 上声 | 阮 | 影 | 合口呼 | 三等 | 全清 | 於阮切/乌贯切 | ʔjuɐn | |
惋 | 山 | 去声 | 整挥周修减林听营茶走七 换 | 影 | 合口呼 | 一等 | 全清 | 乌贯切/於阮切 | ʔuɑn | |||
集韵 | 山 | 上声 | 阮 | 影 | 合口呼 | 三等 | 全清 | 委远切 | ʔ领关冲师然iuɐn | |||
山 | 创曲财游随广 去声 | 换 | 影 | 合口呼 | 一等 | 全清 | 乌贯切 | ʔuɑn | ||||
礼部韵略 | 上声 | 阮 | 於阮切 | |||||||||
增韵 | 上声 | 沉目养王乐陆阮 | 於阮切 | |||||||||
中原从测音韵 | ||||||||||||
中州音韵 | 练包引上声 | 先天 | 於卷切 | |||||||||
洪武正韵 | 宛 | 底常 上声 | 十一铣 | 影 | 乌 | 全清 | 於阮切 | ʔyen | ||||
分轴模效越韵撮要 | 婉 | 阴上 | 以 |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