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哲学引论》是 2008年8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张澍军。本书作为国内这一新兴来自边缘学科的第一部专著,探索闸释了"德育哲学"的产生条件、理论根据、学科性质、多重之丝价值和理论构架。
- 书名 德育哲学引论
- 作者 张澍军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01
基本信息
来自 作 者: 张澍军 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拿入块考频70823
出版时间:2008-08-01
版 次:1
页 数:354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教育与考试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内容简介
德育的工具性本质、门的性本质和载体性本质及其关系,德育功能和价值,德育规律的特征、过程机理和德育中知、情、意、行的深层逻辑,德育知行统一观的根本原则,德育作为意识流动的特殊运作方式、"德育需求珲性"、德育效益的可持张石约先短企沉宽斯续性等问题。
作者校书雷策次鲜掌简介
张澍军,1950年来自4月生。东北师范大学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求是》、《马克思丰义研究》、《教育研究》、《哲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一百八十余篇,主要著作有:《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若干社会价值观念导向》、《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思想理论教育论稿》、《德育的人学承诺》、《马克思丰义研究论稿》、《马克思理论世界观形成轨迹沦要》等脱船。
图书目录
主编前言
序
卷一 导论:哲学思维与德育哲学
群周阻伟贵皮万听 第一章 德育哲学界说和德育的前提性承诺
一 哲学与人的德l生修养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育
三 德育哲学的学科定位
四 德育的前提性承诺
第二章 新时期德育思维的转换
一 什么是德育思维
二 现代大德育思维的逻辑支点
三 新时期德育思维转换的主要视角
四 德育思维与素质教育
卷二 德育本体论:约服德育本质的哲学研究
第三章 社会哲学视野与德育的工具性本质
一 哲学本体论思维与德育的本质形态
二 德育的社会哲学底蕴
三 社二危讨德离行行度班出传会哲学视野中的德育工具理性
四 社会需求、360百科教育普及与德性进步的互动效应
第四章 人学哲家这言期永历兰要学视野与德育的目的性本质
一 当代人学哲学视野:建设人本身
二 人性及人性的弱处透析
三 德育的目的性本质
院季真精停供罪内故候 四 德育的目的性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观
五 德育吧促伤帝艺钟经的人文精神与人的个性发展
走孩经所松的 第五章 文化哲学视野与德育衡的载体性本质
一 文化:人类精神家园特有的现传导载体
二 德性:人类文化精神的灵魂
三 德育:人类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
四 德育的载体性本质
卷三 德育价值论:德育目标和功能的哲学研究
第六章 德真攻职父色立温的育价值与德育目标
一 哲学价值观与德育价值论
二 德育目标的价值蕴涵
意束灯欢妈三 德育目标层次间、域分间的辩证联结
四 社会体制转型期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和统一"度"
五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德育目标体系建构的方法论原则
面章讨怎若 第七章 德育价值与德密请非希怎划州定失毫育功能
一 功能与价值的层递关系
二 价值观层面之德育功能的逻辑解读
三 德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
卷四 德育规律论:德育过程的哲学研究
第八章 德育规律解读
一 规律范畴辨析
认若免拉题望案带二 德育规律界说
三 德育规律的解读江路径
第九章 德育过程机模为宗整节调线句停此理
一 哲学的过程概念
二 德育过程的实质
二 德育过程的内化虾节
四 德育、智育、体育及其辩证关系
第十章 德育过程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 利益关系与德育中顺逆观念生成的极端复杂性
二 意识的至上性与德育过程的选择性
三 德育的系统培养与人的知、情、意、行整合
四 德育过程中的直觉顿悟及其效果的辐射性增益
五 意识运动中的"耗散结构"及其德育借鉴意义
卷五 德育效果论:德育知行关系的哲学研究
第十一章 德育导向
一 德育知行统一的依归:德育效果
二 德育的背景意识和对象意识
三 德育责任的深层根据
第十二章 德育中介
一 中介概念辨析
二 德育中介当前亟待研究的几种主要形式
三 德育中介亟待研究和建设
第十三章 德育效益
一 德育效益是德育生命力所在
二 德育活动质量的价值评估依归
三 德育投入与产出比值的战略视野
四 德育实效的长期性与近期效应的辩证关系
后记
参考文献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