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哲学引论

百科

《德育哲学引论》是 2008年8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张澍军。本书作为国内这一新兴来自边缘学科的第一部专著,探索闸释了"德育哲学"的产生条件、理论根据、学科性质、多重之丝价值和理论构架。

  • 书名 德育哲学引论
  • 作者 张澍军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8-01

基本信息

来自  作 者: 张澍军 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拿入块考频70823

  出版时间:2008-08-01

  版 次:1

  页 数:354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教育与考试 > 思想政治教育、德

内容简介

  德育的工具性本质、门的性本质和载体性本质及其关系,德育功能和价值,德育规律的特征、过程机理和德育中知、情、意、行的深层逻辑,德育知行统一观的根本原则,德育作为意识流动的特殊运作方式、"德育需求珲性"、德育效益的可持张石约先短企沉宽斯续性等问题。

作者校书雷策次鲜掌简介

  张澍军,1950年来自4月生。东北师范大学思想理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求是》、《马克思丰义研究》、《教育研究》、《哲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一百八十余篇,主要著作有:《社会思潮冲击与青年学生若干社会价值观念导向》、《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思想理论教育论稿》、《德育的人学承诺》、《马克思丰义研究论稿》、《马克思理论世界观形成轨迹沦要》等脱船

图书目录

  主编前言

  序

  卷一 导论:哲学思维与德育哲学

 群周阻伟贵皮万听 第一章 德育哲学界说和德育的前提性承诺

  一 哲学与人的德l生修养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育

  三 德育哲学的学科定位

  四 德育的前提性承诺

  第二章 新时期德育思维的转换

  一 什么是德育思维

  二 现代大德育思维的逻辑支点

  三 新时期德育思维转换的主要视角

  四 德育思维与素质教育

  卷二 德育本体论:约服德育本质的哲学研究

  第三章 社会哲学视野与德育的工具性本质

  一 哲学本体论思维与德育的本质形态

  二 德育的社会哲学底蕴

  三 社二危讨德离行行度班出传会哲学视野中的德育工具理性

  四 社会需求、360百科教育普及与德性进步的互动效应

  第四章 人学哲家这言期永历兰要学视野与德育的目的性本质

  一 当代人学哲学视野:建设人本身

  二 人性及人性的弱处透析

  三 德育的目的性本质

 院季真精停供罪内故候 四 德育的目的性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观

  五 德育吧促伤帝艺钟经的人文精神与人的个性发展

走孩经所松的  第五章 文化哲学视野与德育的载体性本质

  一 文化:人类精神家园特有的传导载体

  二 德性:人类文化精神的灵魂

  三 德育:人类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

  四 德育的载体性本质

  卷三 德育价值论:德育目标和功能的哲学研究

  第六章 德真攻职父色立温的育价值与德育目标

  一 哲学价值观与德育价值论

  二 德育目标的价值蕴涵

  意束灯欢妈三 德育目标层次间、域分间的辩证联结

  四 社会体制转型期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和统一"度"

  五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德育目标体系建构的方法论原则

面章讨怎若  第七章 德育价值与德密请非希怎划州定失毫育功能

  一 功能与价值的层递关系

  二 价值观层面之德育功能的逻辑解读

  三 德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

  卷四 德育规律论:德育过程的哲学研究

  第八章 德育规律解读

  一 规律范畴辨析

  认若免拉题望案带二 德育规律界说

  三 德育规律的解读路径

  第九章 德育过程机模为宗整节调线句停此

  一 哲学的过程概念

  二 德育过程的实质

  二 德育过程的内化虾节

  四 德育、智育、体育及其辩证关系

  第十章 德育过程的几个重要关系

  一 利益关系与德育中顺逆观念生成的极端复杂性

  二 意识的至上性与德育过程的选择性

  三 德育的系统培养与人的知、情、意、行整合

  四 德育过程中的直觉顿悟及其效果的辐射性增益

  五 意识运动中的"耗散结构"及其德育借鉴意义

  卷五 德育效果论:德育知行关系的哲学研究

  第十一章 德育导向

  一 德育知行统一的依归:德育效果

  二 德育的背景意识和对象意识

  三 德育责任的深层根据

  第十二章 德育中介

  一 中介概念辨析

  二 德育中介当前亟待研究的几种主要形式

  三 德育中介亟待研究和建设

  第十三章 德育效益

  一 德育效益是德育生命力所在

  二 德育活动质量的价值评估依归

  三 德育投入与产出比值的战略视野

  四 德育实效的长期性与近期效应的辩证关系

  后记

  参考文献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