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文献记载通根决,茶在台湾的出现,最早应可追溯至西元17世纪以前,当地居民便已有采野生山茶制茶饮用的习惯。
- 中文名 台湾茶艺
- 地点 台湾省
- 流行时期 18、19世纪间
- 种类 乌龙茶、白毫乌龙茶
名称
18、19世纪间,由来自中国的移民如柯朝、林凤池、张乃妙与张乃乾兄弟等从福建一带逐步引进茶苗与技术,于台湾北部瑞芳、木栅与中部鹿谷冻顶山一带辟园植茶、来自制茶;之后,19世纪中叶,360百科来自英国的茶商约翰杜德的宝号电下我察婷理府顺洋行首度将台湾乌龙茶引介至海外并获得巨大成功与太场晚觉多案立积互旧口碑后,正式展开了台湾百馀年以外销为主的制茶史。
产地
台湾茶从乌龙茶、白毫乌龙茶(东方美人茶)、包种茶、包种花茶不断主接高源束命景向握架提变化,以迎合海外市场的需求。至1930年代,红茶善兴图顺沉衡又完正式超越乌龙茶,成为台湾茶业主要重心之一。二次世界大战后,红茶市场衰退,业者队新春卷多东换均再先后引进中国炒菁绿茶以及日本蒸菁绿茶技术,开始生产绿茶与煎茶以供外销。
直到1970~80年间,外销萎缩,台湾茶尝试转型为内销,并举办茶比赛与各种推广活动,带动全民饮茶风气,也使球型乌龙茶以及近年来的高山茶蔚成台湾茶主流。
相关内容
追溯台湾茶艺之所由来,其实最早应发源自中国广东潮洲的「功夫茶」小壶泡。但传至台湾后,自70年代末叶起,经由无数本地茶人、茶会、茶馆的专注钻研传习延展,点滴融入了佛教禅宗观照、台湾现代生活氛围、以日本茶道模式为主体;到现在,已然转化演绎成与本来源头全然互异的一套包容极广的饮茶与生活学问,但和中国茶道相去甚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