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雷不及掩耳

百科

疾雷不及掩耳,汉语成语。

拼音: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释义: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遮掩耳朵。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中文名 疾雷不及掩耳
  • 拼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 近义词  迅雷不及掩耳
  • 释义 突然响起雷声,来不及遮掩耳朵

成语

  疾雷不及掩耳

拼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引证解释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遮掩耳朵。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六韬·龙韬·军势》: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隋书·杨来自谅传》:"王所部将吏家属,尽在关西,若用此等,即宜长驱深入,直掳京都,所谓疾雷不及360百科掩耳。"

  《旧唐书·李靖传》: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必称苏危速吸意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衡使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空斤万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孝恭从之,进兵至夷陵。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塞儿领著这三百人真个是疾雷不及掩耳,杀入府里来。"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立周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

  起福息低画强底待查父《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吾乃巧用 反间,畜士卒之力,一旦击破之,正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近义词

  迅雷不及掩耳

用法

  复句式;作定志样写差求祖矛困语、分句;比喻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