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列教材

百科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列教材》是200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林亨。本书主要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及编程指令的使用方法。

  • 书名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列教材
  • 作者 林亨
  • ISBN 9787302108832
  • 定价 24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控加工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图文并茂,取材及编排力求合理。内容层次分明,预相重造丝括机迅坐量叙述清楚,并有大量的编程实例,便于教学和自学。

  本书同时配有《数控加工技术》光盘与本书配套使用。

  本书介绍数控加工技术的主要内容。前4章内容包括数控机床概述、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和数控编程实例。为了便于读者学习,增加了第5章机械加工基础。

前言

  自20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以来,数控机床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中最重要的基础设备之一。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培养大量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数控加工技术已成为现阶段高等院校理工科机械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希望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能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计算机数控系统的轮括识若独批序击刚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和编程的方法并能实际应用,成为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专门人才。

  本书对数控加工技术的主要内容进行来自了全面而浅显易懂的论述,并采用了众多有特色的图片。全书共分5章。第1章介绍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区别、数控机床的结构以及它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检测装置和刀具系统。第2章概要介绍计算机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第3章比较详细地介绍数控编速煤多加杂百岁兰空矛苗程的步骤和方法、歌乐营轮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指令的使用实例、工艺处理方法等。第4章以一台车削加工中心和一台铣削加工中心为例,分别详细地介绍了编程过程,本章还有大量练习题帮助读者进行实际训练,学习掌握数控编程的方360百科法和技巧。第5章介绍机械加工基础的有关知识,目的是使没有机械加工知识基础的读者,通过本章的学习,也能较快地掌要合握机械加工基础知识,进行数控加工技术的学习。

  作者还专门为本书制作了一张光盘,内有大量有特色的图片和生动的画面。本光盘与本书配套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书可作为高普害复清怎等院校理工科机械类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教材及面向社会有关数控加工技术的培训教材。

  编写过程中参阅了有关院校、科研院所、工厂企业的一些教材和文献资料,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作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错误和欠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第1章数控机床概述1

  1.1普通机床与结击须周新皮阿数控机床的区别1

  1.2数肉事断概术众伟慢今控机床的优点2

  1.3数控机床的适用范围3

  1.4数控机床的分类4

  1.5加工中心简介8

  1.6数控机床的结构在部等10

  1.7数控机床的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10

  1.8数控机床的检测装置14

  1.9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装置和刀具测量16

  1.9.1自动换刀装置16

  1.9.2刀具测免顶段级量19

  第2章计算机数控系统24

  2.1概述24

  2.2CNC装置的硬件结构25

  2.3CNC系统软件27

  2.4CNC装置的插补算法30

夜继传误免掉划陆静  2.5CNC装置的工作过程31

  2.层吃形解某严级6CNC装置的功能31

  第3章数控加工的四运门蒸出细早销重程序编制基础34

  3.1数控编程的步骤34

  3.2数控编程的方法35

  3.3数控编程基础35

  3.4数控加工的工艺处理44

  3.5数控程序的结构和指令58

  3.6数控编程的零点偏移、G代码、M代码64

  3.6.1零点偏移6缺该们促高均村4

  3.6.2G代码68

  3.6.3M代码84

  3.7图形交互自动编程88

  第4章数控编程实例92

  4.1TURN 120P数控车中心和VMC?温史城刘假云念下显目须100数控铣中心简介及预备知识92

  4.2EMCO TURN 120P 指令说明101

  4.3VMC?100 指令代码说明107

  4.4编程实例119

  4.5练习题129

  第5章机械加工基础144

  5.1切削加工的有关概念144

  5.2切削加工的刀具148

  5.3车削加工157

  5.4铣削加工160

  5.5钻削加工169

  参考文献177

现代制造系统

图书信息

  书名:现代制造系统

  书号:9787302112389

  作者:周凯

  定价:29.8元

  出版日期:2005-8-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从系统科学与工程的角度阐述现代制造系统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内容分5个部分:第1部分介绍现代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和数学模型;第2部分介绍现代制造系统分析与综合的主要方法和利用计算机对现代制造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新技术;第3部分介绍现代制造系统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的核心技术--计划控制、调度控制和过程控制;第4部分从信息与制造相融合的角度,阐述制造系统的信息集成问题,并讨论制造系统运行信息的获取问题,核心内容是随机市场环境下的制造信息预测技术;第5部分是现代制造系统实例分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电、自动化、工业工程、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技术、现代制造系统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造"已由个人行为和孤立机器完成的简单过程演变到必须由众多制造要素组成的制造系统来完成的复杂工程。从系统科学与工程的角度看,完成现代制造任务的制造系统亦正在从简单系统发展为复杂大系统。

  面对上述现实,工程界和教育界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仅从孤立的制造方法、制造技术、制造工具和制造设备等方面去孤立地研究制造过程,将无法从全局上使"制造"这样一个复杂大系统运行于最优状态,发挥出最佳效益。因此作为制造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制造专业的研究生必须从系统科学与工程的高度对制造过程有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才能在今后的研究工作、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中更好地驾驭全局,为制造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清华大学于1989年开始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开设专业课"现代制造系统"。

  本书作为该课程的教材,从系统科学与工程的角度对现代制造过程进行研究,通过信息、控制与制造相融合的方法对制造系统的内在规律进行分析,以近十年来国际上制造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成果为案例,按照工程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和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教材内容,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力图使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去看待制造、研究制造、把握制造、发展制造。

  本教材内容分5个部分。(1)基础理论与总体结构(由第1,2,3,4章组成):介绍现代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和数学模型。(2)制造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包括第5,6两章):介绍现代制造系统分析与综合的主要方法和利用计算机对现代制造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新技术。(3)制造系统的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由第7章至第9章组成):介绍现代制造系统管理与控制的核心技术--计划控制、调度控制和过程控制。(4)制造系统运行的信息环境(第10章和第11章):从信息与制造相融合的角度,讨论制造系统的信息集成问题,介绍制造网络系统和制造数据库系统等支持现代制造系统优化运行的信息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制造系统运行信息的获取问题,核心内容是随机市场环境下的制造信息预测技术。(5)现代制造系统实例(第12章):介绍现代制造系统的典型案例,阐述现代制造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支持,同时得到张伯鹏教授、李庆祥教授、张秋玲副教授等同志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虽然本书的编写是在多年教学和科研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并汲取了多轮讲义的精髓,但由于作者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因此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和发展制造系统技术的意义1

  1.2发展现代制造系统技术的基础3

  1.3制造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4

  1.4制造系统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6

  1.5本书的主要内容92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12

  2.1概述12

  2.2制造过程13

  2.3制造模式14

  2.4制造系统22

  2.5现代制造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中的重要课题243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与运行原理27

  3.1概述27

  3.2现代制造系统的总体结构28

  3.3单元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37

  3.4车间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40

  3.5工厂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42

  3.6跨企业与全球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444制造系统的数学模型46

  4.1概述46

  4.2制造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47

  4.3制造系统的排队网络模型51

  4.4制造系统的活动循环图模型57

  4.5制造系统的Petri 网模型61

  4.6制造系统建模中应注意的问题64目录现代制造系统5制造系统性能分析66

  5.1概述66

  5.2基于排队理论的分析方法67

  5.3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74

  5.4Petri网分析方法82

  5.5基于随机过程理论的分析方法876制造系统的综合与设计93

  6.1概述93

  6.2制造系统设计的主要过程94

  6.3制造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98

  6.4解决设计决策问题的有效方法--层次分析法1057制造系统的运行管理113

  7.1概述113

  7.2制造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114

  7.3产品制造的主生产计划116

  7.4物料需求计划130

  7.5制造资源计划139

  7.6企业资源计划1428制造系统的调度控制145

  8.1概述145

  8.2流水排序调度方法147

  8.3非流水排序调度方法160

  8.4基于规则的调度方法164

  8.5基于仿真的调度方法167

  8.6智能调度方法1699制造系统的过程控制178

  9.1概述178

  9.2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178

  9.3集成化设备控制系统180

  9.4制造过程的动态工艺控制182

  9.5刀具系统的管理与控制192

  9.6制造过程的物流控制193

  9.7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200

  9.8制造过程的状态检测与监控20510制造系统运行的信息环境208

  10.1概述208

  10.2制造信息与信息流系统209

  10.3制造系统的信息集成210

  10.4制造系统的网络环境212

  10.5制造数据库系统22811制造系统运行的信息获取235

  11.1概述235

  11.2制造系统运行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需求预测236

  11.3需求预测方法240

  11.4预测误差分析与预测监控256

  11.5市场预测的案例26012现代制造系统实例263

  12.1国家CIMS?ERC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63

  12.2空调器制造的CIMS系统272

  12.3基于并行工程的复杂产品制造系统284

  12.4新型基层敏捷制造系统290

  12.5智能网络化机床制造系统300参考文献309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