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赋

百科

铅山县因历史上产铅而得名,故而名为铅山赋。

  • 中文名称 铅山赋
  • 诗词来源 铅山县
  • 建县始于 后周广顺三年
  • 性质 古文

程建平之铅山赋

背景

  建县始于后周广顺三年(953)。明朝中叶,铅山已发展成为江南地区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导死缺候查米念以手工造纸业与松江的棉纺、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齐名。河口以纸张、茶叶之大宗集散,带来了百业繁盛,而成为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齐名的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各路商贾,远至山陕之晋帮,近至皖南之徽帮,纷纷涌至此间开号设庄,进行商业之竞逐。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曾驻扎铅山,一大批学校、银行、工厂、外埠商店相继迁入,铅山成为战时南来自方重镇,工商业再度繁华360百科。铅山人才辈出,素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唱外落血特走清室快板元,一门九进士"之称誉。佼佼者有北宋状元刘辉、南宋名相陈康伯、明代首辅费脚完占宏、清代著名戏曲作家蒋士铨、近代动物学家陈桢等。全国第二大铜矿永平铜矿坐落境内。全县土地面积二千一百七十七平方公里,人口四十二万 。

原文

  信江西来,城坐其北;天生丽质,地博名嘉。西望鹰厦,东面浙江;武夷屏南,百里山乡。山跨闽赣二省,水连江东数县。春秋战国闽越地,历为闽浙赣所辖。建制虽更迭,终不改江东望地。昔日"八省码头",水陆畅通,百货集鸡纪散,乃江南丝绸之路;今之落步记波异决尔管爱事宽明珠耀眼,景致如画。畲汉一家,竹园林乡,绿色宝藏,赣省增长高地。

  一部中国古代经济史,铅山有华彩重章。古镇河口①,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永平铜矿,南宋三大铜矿第二。铅山造纸,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八省码头",衣大件费才营微边固在城资本主义最早萌芽。造纸回伯沙、制茶、采铜、开店、经商、转非失些雷项数容道行采州运,家家堆货,户户陈仓。其茶叶兴盛,有诗为证:"狮江妇女趁新茶,鬓影衣香笑语哗。齐向庄客分小票,青葱纤剔冻雷芽"。"千盘茶绕代香熏,一日青蚨二百文。抛却女红入尘市,桑鸠啼遍不曾闻。""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是贡品,西伯利亚人亦青睐"河红"茶。饶、品、郭、庄"四大金号良马响后三刚"开茶庄,家家拥资百万;"复源生"行内老大,杭州、天津、黑龙江设分行。其纸业辉煌,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连史纸印刷;北京"荣宝斋",多年指定书画用品;苏州"苏连纪"纸折扇,原料也是铅山产。铅山纸,年年售银四五十万两,青史留名;连史纸"寿纸千年",石塘造纸"朝廷免检",与宣纸并列,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铜业夫计希皮春面银左发达,永平铜矿全盛时有十协持存右龙为方根查两万矿工;其货运繁荣、流通兴旺。河口镇"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设过巡检司、同知署、河口行辕、河口市,"江浙之土产由此入闽,海滨之天产由此达越"。"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大街小巷,十八座会馆;九弄十三街,店铺二千余。"金利合",百年老字号,细述古时昌盛之景。嗟呼,谁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加上一个铅山,繁华富庶方聚天下之半。

  一部中国古代文化史,铅山有大笔挥洒。鹅湖书院,"千年一辩"②,无极从此分明,乾坤存下此理,道统定于一尊。两皇赐匾③,"穷理居敬"。"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千古寻迹,讲堂内鸿飞龙去,"鹅湖酬和地,百世起人思"。美芹悲黍辛弃疾,铅山十一年化货背台和州奏类宜粒轻,"岭头一片青云,遐方异域,当年滴尽,英雄青泪",一生三分之一请察齐画事树热微诗,瓢泉写成。辛陈"鹅湖之晤"④,松下弹剑,新亭作计更添一段豪情。蒋母钟氏如陶母,镂竹成字教士铨⑤。士铨"藏园九曲",慷慨悲凉,如诉如泣演绎人生百味。费宏⑥位极人臣,宽容忍让,青史留名;笪继良⑦为官典范,"白植从歌甲磁菜碑"铭记勤政为民。"隔河两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人文八景"?⑧灿古烁今。澄波桥下"河海晏清,风吹浪静";天乳寺庙依山筑阁,古朴宁静;"龙调型李或门第一关",摩崖镌刻,仰之弥高,添一段文化风景。当代文化名人朱衣?⑨著《元杂剧俗语方言释例》,研究地况凯按乎病概钱告怕度元代语言;陈桢?⑩创立动物核露友小遗传学、动物行为学,跃居学术前沿。人文荟萃,铅山为盛。

  一幅中国风俗画卷,铅山有异情共赏。金元之乱,北民南迁;明清禁海,闽人入山。铅山大度,包容万民。南腔北调,和谐家园。太源、篁碧畲族乡,村寨掩映高山中,祭祖先、跳族舞、拜图腾,常唱《高皇歌》;结婚摸锅灰,通宵达旦不夜天。葬礼作"卖牛"道场,生死一景,人生"和合"一曲歌。畲家老屋,"词臣"牌坊,雷万八十一墓,畲族文化、先祖事迹永世讴歌。食文化,饱人口福,古汉酒、灯盏果、汤米粉,声名远播。民间灯彩今朝靓,"讲古"串堂,载歌载舞。

  祖国锦绣河山,铅山更有一片好风光。"黄岗去天有几尺,脚下群峰飘云烟"。黄岗即武夷,华东屋脊,中国自然保护区。铁杉林、高山黄杨矮林连成片;两栖类、爬行类珍品扎成营,人称"研究亚洲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钥匙"。葛仙山,葛玄炼丹处,一山两教,香火两旺。"葛仙山头钟鼓起,葛仙山下人如蚁",葛仙庙会名传四省,旅游演出引游人如织。乡居人家赏"鹅湖山下稻粱肥";四世同堂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水有信江映月,溪拥瓢泉词章,"叫岩"水碧,"铁炉"水秀,霞客赞之。铅山之美在于竹,竹之气节,民之品节。更喜山青水绿孕奇丽,自古曰"铅山女子不用拣"。好一幅笔墨丹青山水画,好一个美女云集妩媚图!

  新世纪新铅山,解放思想,共谋大发展;山水舞台,活剧演不完。改革开放,"用钱塘江之水洗铅山人之脑,用惠济河之水养客商之鱼"。主攻工业,一园三基地欣欣向荣;城镇建设,一街一景,一楼一品,一区一特色。竹业大产业,集约出高效。服务"三农",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促百姓生活步步高;实施"五大战略",建设"五个铅山"?B11,齐心协力铸就宜居、宜游、宜创业之所。居于此,各民族安居乐业;美在斯,众客商纷来投资。

  歌曰:时雨来兮,人与日而俱进;龙凤翥兮,城与时而俱新。明日铅山更秀美,辉煌诗篇群星谱!

  [程建平]

注释

  ①河口:古称"沙湾市",明代宣德年间改称"河口",明万历十年(1582)始定今名。清代,河口为闽、浙、赣、皖、湘、鄂、苏、粤百货集散地,尤以土纸、茶叶为大宗,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

  ②鹅湖之会:见本书《上饶赋》注释

  ③鹅湖书院曾两度获得皇帝赐名题匾,这在江西书院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南宋淳?十年(1250),宋理宗赵昀,敕命在鹅湖兴建一所书院,并赐名"文宗书院";康熙五十六年(1717),清康熙特赐御书鹅湖书院匾额一面、楹联一对。

  ④鹅湖之晤: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冬,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陈亮与辛弃疾二人在"瓢泉共酌,鹅湖同憩,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商讨抗金复国大计。后人称此次相会为辛、陈"鹅湖之晤"。?

  ⑤蒋士铨(1725~1785):清中期著名文学家、戏曲作家,号藏园,铅山人。乾嘉时期诗坛领袖之一,有清一代诗曲双绝第一人之称,其诗与袁枚、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而且以戏曲成就高步一时,被日本青木正儿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殿军"。

  ⑥费宏(1468~1535):铅山人,明朝最年轻的状元,十六岁中举,明成化二十三(1487)年时二十岁中状元。入仕以后,官职屡迁,三次入内阁,历事四朝。他为政宽和,受到朝野拥戴。时有"不见费宏,不知相大"之说。

  ⑦笪继良:字抑之,号我真,江苏省句容县人,1616年至1621年任江西铅山县令。任内描绘了一株大白菜,题词"为民父母,不可不知其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并请来匠人,将书、画镌刻在青灰石板上,立于县衙中醒目处,以警示告诫自己和僚属要以人为本、为民办事。

  ⑧人文八景:指千古一辩鹅湖书院、千峰之首黄岗山、千载寺观葛仙山、千年古镇河口镇、千首词圣辛弃疾、千古名臣费宏、千篇华章蒋士铨、千年纸都石塘镇。

  ⑨朱衣(1908~1967):笔名朱居易,河口镇人。主要著作有《元杂剧俗语方言例释》、《宋六十家词勘误》等。《元杂剧俗语方言例释》一书收录元代戏曲中的方言俗语共一千余条,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好评,在日本等国也有一定影响。

  ⑩陈桢:著名动物学家。铅山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自上世纪20年代起,从事生物学教育与科研工作,长期从事金鱼遗传与变异的系统研究,而后又进行了动物行为学和生物学史的研究工作。中国较早的现代生物学教育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B11指创新、生态、文化、平安、魅力铅山。

饶荣诚之铅山赋

原文

  南唐古邑,赣闽锁钥。东接信江六百里绵延之灵气,南望武夷一千仞崔嵬之雄姿;西通贵溪鹰潭而远下闽粤,北上沪昆高速而直达江浙。观其地形,状若巨鳖俯首,南北落差极大;察其地貌,有如群山起舞,东西各有奇观。山秀水美,物阜民丰,自古为繁华之地;文昌商盛,俊采星驰,从来是卧虎藏龙之邑。 铅山历史辉煌,源远流长。有宋三百年间,古邑以铜誉中华;明清五百载里,"铅山唯纸利天下"。逮至乾嘉,日渐繁华。"八省码头"①,千樯鳞次,商贾辐辏,店铺林立。南腔北调,充盈码埠;商情货价,出自会馆;欢歌笑语,发于酒肆;绯闻轶事,流传青楼。正所谓:"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

  铅山文化灿烂,彪炳千秋。朱陆论道②,鹅湖始启百代之哲思;辛陈会晤③,铅山乃传千古之绝唱。葛仙灵山,仙翁炼丹;鹅湖傍罗,黄巢筑寨;峰顶禅院,真宗赐匾;报本牌楼,紫阳遗墨;章岩石井,康熙题联;词臣牌坊,道光敕建。连史纸妍妙辉光④,号称"寿纸千年";河红茶制作精工⑤,驰誉大江南北。柳木制品精致典雅,风行一时;竹编产品巧夺天工,飘洋过海。兴发老号酱醋宜人,金利合店丸散济世。铅山英才辈出,遍地风流。且不论辛弃疾瓢泉卜居,醉里挑灯看剑;也不说笪继良铅邑主政,衙内刻石立碑。赵太傅一门出九贤,藏书堪比天一阁;刘状元八股蕴千机,为文直追欧阳修。千古名臣费子充⑥,处枢机之位,赤胆忠心;居庙堂之高,察民疾苦。"惠济渠"潺潺流水,其德泽也;《湖东集》熠熠文字,其思想也。千篇华章蒋士铨⑦,乾隆誉之"江右名士",后人称之"乾隆大家"。诗重性灵,开一派新境;曲尊显祖,称一时之豪。爱国志士任寿祺,反袁驱魔谋救国;革命前辈徐先兆,投笔从戎第一枪;动物学家陈协三,严谨治学,著书立说成经典;开国元勋陈仁洪,身经百战,红色记忆化永恒。

  铅山山川毓秀,妙景云集。登彼黄岗雄峰⑧,巍峨高峻,气势磅?,堪称东南大陆屋脊;览其保护之区,物种多样,层次分明,诚为世界生物之窗。黄岗胜景,在于绝顶。云雾氤氲于开阔山巅,玉露晶莹于浓密草甸。穿行其间,宛入仙境,逸兴遄飞,飘然物外。赣闽边际,香火之盛,首推葛仙,人称"中华灵宝第一山"。观其山势,九龙窜顶,灵光四射;临其法界,八方来朝,道佛双修。至若丽景清幽,宜周览而畅怀。登九狮之主峰,望古镇之历历;观叫岩之奇景,寻霞客之游踪;掬石井之甘泉,洗尘俗之负累;访石塘之古居,忆当年之鼎盛;游畲家之院落。品特色之民俗。故生态之美,仙气之灵,丽景之幽,风物之淳,概其胜也。

  铅山经济活跃,社会和谐。主攻工业举措新:沉睡荒山,拓为园区;各类企业,纷纷进驻;金钢科技,争荣北京。扩大开放气如虹:东进招商,其势隆隆;千商竞来,效益飘红;开放突破,伟绩丰功。城镇建设力度大。服务"三农"成效显,创业顺民意。

  赞曰:

  倾国倾城兮美好铅山,

  风华绝代兮千古流芳;

  轻风盈盈兮科学发展,

  弦歌漾漾兮和谐隆昌。

注释

  ①指县城河口镇,曾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因其水路畅达,货运八方,故名。

  ②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在鹅湖寺论辩,史称"鹅湖之会"。

  ③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爱国词人辛弃疾与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陈亮会于鹅湖寺,纵谈十日,"长歌相答,极论世事"。

  ④连史纸质地洁白如玉,防虫耐热,久不变色,素有"妍妙辉光"、"寿纸千年"之誉。

  ⑤河红茶是产于铅山的我国最早的红茶,据《铅山乡土志》载:"河红繁盛之时,商家买办,每年不下百万金"。

  ⑥费宏,字子充,明朝成化二十三年(1487)状元,正德六年(1511)入阁辅政。他曾为家乡河口募资修建惠济渠,著有《湖东集》、《鹅湖摘稿》、《费文宪集选要》七卷等。

  ⑦蒋士铨,字心余,铅山人。主要成就在诗文、戏曲。乾隆帝曾赋诗将其与彭元瑞并称"江右两名士",后人将其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隆三大家",梁启超称赞他为"中国词曲界最豪者"。

  ⑧黄岗山是武夷山脉主峰,坐落在铅山境内,海拔2157.8米,为华东地区最高峰;山下有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之多世所罕见,有"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天堂"之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