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鱼鳞甲

百科

中国古代重型铠甲,来自鱼鳞甲是军官才能用的高级甲胄,春秋战国即已出现,晚唐后取代明光铠再次成为主战的备映足何请批门限头整体化的金属360百科身甲。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被锐器割断的可能

  • 中文名称 中国鱼鳞甲
  • 目的 最大限度地减少被锐器割断的可能
  • 特点 甲片可以伸缩
  • 形状 像板甲一样的整体

特点

  编缀甲片的绳索隐藏在甲片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被锐器割断的可能。甲片可以伸缩,伸缩后重叠在一起的甲片又再一次被叠加,整体防护厚度可随弯曲度随意调整。钢甲片用绳索编缀在皮件上,稳判真业菜定地构成一体,皮件又购成了最后一道防护屏障,在正面外来的钝器的打击下,表现为不是松散的个体,而是象板甲一样的整体,在点来自面积上,对付象弓箭枪刺这样尖锐的兵器,坚硬倾斜的甲面包实话降川负销妒且可使得箭头枪尖擦身而过,整体毫律参略女半乙防护力很高。

  不同的串联甲片方法和表面造型,鳞甲的防护功能也是完全不相同的,在来自下方的枪刺穿击时,带有弧面的甲片能提供翻转功能,而平面鳞甲却不能翻转会被刺穿,鳞甲的翻转会再次叠加甲片的厚度。刺杀的力道越大翻转的机率就越大360百科。 翻转的机率越大,就表示刺空的机率就越大。鳞甲的翻转不是单片翻转,而是整排翻转。就象一道旋转的门。随着甲片的翻转,刺杀的方向会随之改变。

  甲片之间的缝隙是由绳固定的,力小了,刺不进,力大了纵向的连接绳会断开使甲片翻转。纵向的联接绳虽断开,但甲片不会散落,还有横向的绳联接着,如果在同一片甲片上反复刺杀,才能被刺穿。 鳞甲的防护功能在展开时和收缩时,是完全棉缺洲统采灯反动境学不一样的。展开时只有4片甲片叠加,在随人体久诉通述书要活动收缩时高达8-10片叠措候年食及取丝操破整加厚度。除了收缩叠加增加装甲的厚度的功能外,在正面锤击下,同样具有板甲的优点,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地方,鳞甲的活动质坚先介药居县面是来自于人体穿戴的那一面,而不是象锁子甲那样内外都一样是柔软的,鳞甲的正面就是铁板一块,用手按压溶南呼短伯合训刻针跟时下去你会发现它比板甲具有弹性,这种弹性是由最底层的衬底提供的。

  鳞甲的制作材料决定了它被催毁的程度,不同的材料做出的鳞甲防护的效果决不相同。

其与札甲

  中国札甲也是有层叠性的,但是速排它不能象鱼鳞甲能够翻转司还止句我注展权无依,鱼鳞甲伸缩自如全身都能照顾到,札甲自由度不如鳞甲所笔从供孙责圆使因饭量

札甲

  为了能照顾到活动面而牺牲了防护性,中国札甲制作更简单而不象鱼鳞甲制作更复杂。札甲的甲片是正排列,鱼鳞甲是倾斜排列。鱼鳞甲的叶片比札甲叶片小,所以抗折弯的能力就更强达完宗文罪句。鱼鳞甲的每一个叶片都和衬底连为一体,构成又稳固又灵活的单元,连接绳更隐避而不易被割断。札甲制作成本比鱼鳞甲低,修复个更方便,札甲的连接绳要求比鱼鳞甲高。还有个最大大的不同,甲片间的缝隙的紧密度,札甲是依靠绳索来扎紧的,鱼鳞甲是依靠全甲的整体重量来压紧的。鳞甲越重,由于垂直拉伸的关系,甲片之间的紧密度就越高,就越不易被矛挑开。

考古工作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 惊现穿鱼鳞甲的军吏俑

  从2009年6月13日开始,秦俑一号坑开始了第三次发掘。经过近一年的发掘工作,出土了120件陶俑以及大量精美的文物。秦俑一号坑考古发掘队领队许卫红介绍说,这次发掘的一大亮点就是在第一组战车后发现有一尊穿着鱼鳞甲的军吏俑。这是目前发掘出的级别最高的兵马俑。

   935片铁片修复国内首件大鱼鳞甲

  这件大鱼鳞甲属首例国家文物科研项目,即"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铁铠的保护与复原研究"课题之一,它是徐州市汉兵马俑馆继修复完整"札甲"后又一科研成果。全套甲衣仅有4种甲片,甲片一端平直,一端抹圆呈舌状,长4来自.5厘米,宽4厘米,厚0.15厘米,用它编成的铠甲甲片排列整齐紧密,有如鱼鳞,故称鱼鳞甲。这件鱼鳞甲共计用935片铁甲片编缀而成。其中身甲16排计489片;肩两幅计38片;360百科披膊两幅,每幅9排计198片;甲裙5排,每排42片计210片;整个甲的重量达19公斤。甲片以麻绳编联,皮革衬里,丝绢包边装饰,其甲裙和披膊可收缩。

  在复原研究和对铁甲片加固保护基础上,还修复了其中的一号铁胄。该胄经控江标讨九陆致煤体通高45厘米,筒径22厘米,重约4.7公斤,全胄计用甲片7型13式共120片,使人体的头颅和颈部皆处于防护之中。它是以丝带编联,局部装饰性编纹,垂缘底部包边,胄中心一孔安装盔缨一类的饰物。这是我国修复的第一顶西汉实战铁胄,还有两件小鱼鳞甲(2000余片)和小刀型鱼鳞甲(3000余片)正在进一步研究、复制之中。

  大鱼鳞战甲穿在身上高1.76米。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