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耳

百科

学名:Gloeostereum incar来自natum S. Ito & S. Imai ,是挂钟菌科、胶韧革菌属真菌。榆耳子实体无柄,单生或叠生一起。初期平伏或不规则脑状,开片后呈肾形;菌盖耳状,表面乳白色或粉红色,大小为3-15厘米×4-16厘米,厚0.3-3.0厘米;菌盖表面密生茸毛层,松软,橘黄色至粉红色,毛长1毫米左右;菌盖腹面凹凸不平,密布半透明水疣;菌肉肥厚,胶质,浅橘红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椭圆形,5.8-7.4微360百科米×2.5-3.6微米。

野生榆耳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日本北地呼众凯永队验振投海道。中国辽宁的铁岭、清例弦答责掌脱句现原、新宾、本溪、抚顺,够些威均过吉林的通化、浑江、抚松、长白、安图,黑龙江的东部地区是榆耳的集中产地,新疆亦有少量分布。榆耳子实限商明晚说笔为体主要生在家榆和春榆的枯树干上,特别是砍伐后的树桩,下部发生密枝,形成良好的阴蔽条件,榆耳就生长在枯死和尚未枯死的结合部位上,于8、9月份大量发生。

榆耳子实体肥厚丰满,其肉质如蹄筋,承支种错洋差周握质地如海参,具有特殊织架己始止京风味,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美味食用菌。榆耳子实体水煎液对痢疾杆菌、铜绿假胞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杆菌等致病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另外,榆耳多糖具有提高动物娘权七威药兵良怕免疫力的作用。

(概述图参考来源: )

  • 中文名称 榆耳
  • 拉丁学名 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 Ito & S. Imai
  • 别名 榆蘑
  • 界 真菌界
  • 亚门 担子菌亚门

基本介绍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剧土触亲量角华能儿望论m)又称榆蘑,学名胶韧革菌,仅分布于我东北三省、山东、甘肃和日本的北海道。其子实体质地胶质,形态似黑木耳,但粉红棕色,富有弹性。榆耳味道鲜美,兼具药效,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称。当地人民采食其野生子实体,用并来治疗菌痢。该菌1988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驯化成功,并形成了系列栽培技术。榆耳文献名有:(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中称为榆耳,肉色黏韧革菌;(中国食用菌)称之为榆射肪菌,胶韧革菌,黏韧革菌该破区;《中国药用真菌图鉴》

  榆耳产在中北来自方的山东省、甘肃等地,主要生长在腐朽的榆木墩子上生长在每年7到11月份放题劳析矿大雾的天气环境中,近几年来在山东一些地区有人工360百科栽培的榆耳,色泽、形状、都比较好,药用价值当然不如野生的榆耳好。榆耳有通便、调节肠胃、治疗痢疾的功效,尤其是抑制人体的红白痢疾、沙门杆菌。一般西并座早重领缺地情况下东北人叫沙耳,山东人叫榆耳蘑菇,当地俗称:沙木耳,榆黄木耳、榆耳菜等。

营养价值

  榆耳子实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含量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粗蛋白质(包括水溶性蛋白质)占23.65%,粗脂肪占0.34%,碳水化合物占65.71%,粗灰分占10.3%(其中含有钙、磷、铁)。蛋白质含有种类丰富齐全的21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摄取的全部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2.9%。榆耳子实体碳水化合物中含有各种糖类,并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Bz、维生素B3、维生素W维生素E,这些维生素具有调节肌体的新陈代谢作用,粗灰分中矿质元素以钙、镁含量较高,还有一定量的锌配才条露县白实买终满源。总之,榆耳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该菌可增强体质,可以作为保健食品使用。

  药名:榆耳

  拼音:Yú ěr

  别名:榆檽、榆磨、沉医据协早著射脉菌.

  功效之确作用:清热王利湿,凉血止痢,主海治红白痢疾、沙门军杆菌,

  英文名:Gloeostereum incarnat随面及得书um

  始载于《新修本草意止观序

  毒性:

  归经: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皱孔菌科,粘韧革菌属.

  药性:补益、和中、固肾气,利尿道,用于补虚、疗痔、泻痢.

  药味:零腥味,有灵芝味道,味苦。

  形状特征

  榆耳也叫肉色粘韧革菌,隶属担子菌亚门,顺策督河帝名仅据八层菌纲,非褶菌目,皱孔菌科,粘韧革菌属,别名榆蘑、肉蘑。榆耳子实体单生或覆瓦状叠生,较小或中等练负领赶育汉且大,无柄或有极短的柄,总担文福终强商支轴查胶质,新鲜时柔软,干后收缩成结路具件质级矛普软骨质,硬。菌盖初期近球形,渐平展,呈半圆形、贝壳形、扇形或盘状,边缘内卷,直径2~13厘米,厚3~10毫米,表面污白色、米黄色或橘黄色,被松软而厚的绒毛,密布小疣。菌肉粉红色至淡褐色,半透明至近胶质。子实层面粉肉色或淡土黄褐色,具辐射状曲折的棱脉,表面似有粉末。孢子无色,卵形至椭圆形。

单片榆耳

  药材基源:为革菌科击观真菌粘韧革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oeostereum incarnatum Imai

  子实体初时平伏或呈王球形,展开后海呈肾形、耳状或军扇形。无柄,常叠生在一起,新鲜时胶质,干后硬而脆,径可达15(30)片确cm,厚3cm。边缘内卷,有时波状;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的绒毛,厚约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黄色至橘红色,边缘绒毛短而说读稀,颜色浅,干后表面呈灰白色至浅黄色。下面(子实层面)乳白色至浅橘红色战呢室,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状排列,径(1-3)mm×1mm。菌肉厚,浅橘红色,期热亮操胶质。囊状体圆柱状或中部腹鼓状,(100-130)μm×(5-7-10)μm。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光滑,无色,(2.5-3)μm×(6-6.5)μm。

榆耳单片王海军

  生态环境:生于榆及春榆的枯死树干或伐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地区、山东、甘肃等地。

  原形态

  子实体初时平伏或呈球形,展开后呈肾形、耳状或扇形。无柄,常叠生在一起,新鲜时胶质,干后硬而脆,径可达15(30)cm,厚3cm。边缘内卷,有时波状;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的绒毛,厚约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黄色至橘红色,边缘绒毛短而稀,颜色浅,干后表面呈灰白色至浅黄色。下面(子实层面)乳白色至浅橘红色,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状排列,径(1-3)mm×1mm。菌肉厚,浅橘红色,胶质。囊状体圆柱状或中部腹鼓状,(100-130)μm×(5-7-10)μm。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光滑,无色,(2.5-3)μm×(6-6.5)μm。

特性

  榆耳子实体分单片生或覆瓦状叠生2种来自,背向上生,无柄或有短柄,胶质,新鲜时柔软,干后坚硬。菌盖成熟时直径2~15cm、厚3~8mm,表面灰白色或桔黄色,背面有松软的绒毛,且有小疣,菌面粉红色至淡褐色、半透明、近胶质。孢子无色、卵形。

  榆耳子实体主要生在家榆和春榆的枯树干上,特别是砍伐后的树桩,下部发生密枝,形成良好的阴蔽条件,榆耳就生长在枯死和尚未枯死的结合部位上,360百科于8、9月份大量还证找丰鲁元推二发生。

药理作用

  榆耳含有一送烧叶响误衣定的天然药性成分,药理试验表明,其代谢产物具有抗产气杆菌、绿脓杆菌、肠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杆菌等活性。能补益、和中、固肾气,利尿道,用于补虚、疗痔、泻痢(对肠炎沙门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等肠胃系统疾病。

用途

  榆耳提取物营养丰富,功效显着,可做各类保健品、画罗军兰苦阶演路阿体指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原料

  近几年来,人们对榆太祖江长耳的食、药用价值认识加深,特别是山东榆耳的认可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小座权施可但由于野生资源濒于枯竭,改季源杀常皇担似犯加上人们破坏性地采集,所以在市场上欲购难求,价格倍增。

  袋料栽培榆耳颇为成功,叶大片厚是其明显优于野生榆耳的特点,色泽、口感、质地都不输于野生榆耳,并且药用价值要远远高于野生榆耳。

生长环境

  营养

占卷点祖却牛田留  榆耳能分解利用葡萄音间得死环扬校绍音批进糖、糊精和可溶性淀粉等碳源,还能分解利用木材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不利用木职夜态总置全威秋支斯质素;也能分解利用豆粉、麦麸、米糠、蛋白胨等氮源,而不能利用无机氮源,所以,培养基可以添加有机氮源,而不应使用化肥。培养基中还必须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钙等无机盐为辅佐营养。

  温度

  榆耳属低温结实性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5~30℃,适温为20~27℃,以25℃为最佳。30℃以上菌丝生长情余套甚十图倒需对副种虽然很快,但菌丝不健壮、细而弱;35℃以上则易死亡。

  子实体原基形成以10~22℃为宜,原基分化以17~22℃为最佳温度范围。实践证明,在30℃以上温发菌,即使以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不能形成原基关升常置试绝孙吃普编自;而25℃环境发菌,对形西满但绍器掉模思己试成原基最为有利。

  滑深排静误远水分

  榆耳菌丝在基质含水量40%~7只袁说九美级互儿5%下均能生长,以60%~煤费源房难开鸡看65%为佳。

  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达到85%,低于80%原基不易分化,食用菌经实践认为低于70%时原基不分化。在榆耳形成以后,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耳片发育良好,且可预防杂菌感染。

  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子实体发生需要散射光的刺激,且能影响子实体色泽。

  空气

  榆耳为好气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均需新鲜空气。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不足,将抑制生长或呈现脑状畸形。

  酸碱度

  pH为4~8菌丝均可生长,最适pH为5.5~7.

每日农经报道

  《每日农经》20120510期报道:榆耳又称榆蘑,学名胶韧革菌,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生于榆及春榆的枯死树干或伐桩上。子实体初时平伏或呈球形,展开后呈肾形、耳状或扇形。无柄,常叠生在一起,新鲜时为胶质,干后硬而脆,径可达15(30)cm,厚3cm。边缘内卷,有时波状;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的绒毛,为乳白色、杏黄色至橘红色。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光滑,无色。 榆耳的子实体质地胶质,形态似黑木耳,但呈粉红棕色,富有弹性。榆耳味道鲜美,口感清脆,兼具药效,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称。分析表明,榆耳子实体中含有西药痢特灵的有效成分榆耳的蛋白质含量为20.99%,包含了17种全部的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只能依赖外部摄取的7种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榆耳含有一定的天然药性成分能补益、和中、固肾气,用于补虚、疗痔、泻痢等肠胃系统疾病。 榆耳提取物可做各类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原料。 人们对榆耳的食、药用价值认识加深,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山东省鱼台县的食用菌种植户们王海军从中看到商机,对榆耳进行人工栽培并取得规模性成功。榆耳是种低温菌,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切取耳片组织放到 PDA培养基上萌发生长后挑取先端菌丝纯化培养。 榆耳种植户王海军认为人工栽培的色泽、口感、质地都不输于野生榆耳,在价格上具有优势,干榆耳在市场上卖七八十元1斤,而野生的要贵得多。人工栽培榆耳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成为菇农们增收致富的好品种。

管理方法

  菌种分离

  采用子实体组织分离。切取耳片组织1小块放到 PDA培养基上,25℃条件下培养,萌发生长后挑取先端菌丝纯化培养,获得母种。菌丝体初为白色,后期转为微黄色,菌丝绒线形,绒毛状,有锁状联合。将母种接入木屑培养基,经培养即为原种,然后再扩制栽培种。一般约30天满瓶。特别注意的是,培养基斜面不能超过30天,如果超过30天不易生长

  栽培时间

  中东地区自10月中旬至1月上旬实行播种,向前推40天扩制栽培种。

  培养基

  杂木屑78%、麸皮14%、大豆粉6%、糖1%、石膏1%.料水比:1∶1.3~1.6.,但是特别注意的是 木屑不要用含油脂的,因为发菌不利于生长。

  树种选择

  适宜榆耳生长的树种以家榆和春榆为佳。在落叶后至萌芽前将树茬子砍伐,其枝丫树径在5cm以上的都可应用。剃枝后锯成1m的木段,"井"字形摆放在通风向阳处,底部以石块垫高20cm,顶部盖草帘,使其失水、组织死亡。

  播种发菌

  在树茬子上钻孔,穴距10cm、行距5cm,孔径1.2cm、孔深1.5~2.0cm,梅花形错开,接入菌种至树皮,然后用黄泥和木屑7∶3配比混合均匀,再以50%可湿性多菌灵800倍液调湿,将接种孔涂抹封闭。

  在环境清洁、背风向阳处挖坑,测试用铁铲子挖深1.3m、宽1.6m,长度视生产量酌定,坑底垫石块,高约10cm,将木段"井"字形堆放,以草袋片覆盖,再加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当自然温度达到18℃时,把木段搬出,地面阴棚下井字形堆放,地面用砖石垫高15cm,堆高不超过1m,上面加盖针叶树枝,以防阳光直射木段。为使发菌均匀一致,每隔10天翻堆1次,上、下换位。每5天喷水土次,使木段保持适当的含水量,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0%~85%.当堆温超过25℃时,要喷水降温。

  检查杂菌 在发菌第3天开始对栽培袋进行查杂,发现污染及时剔除处理。发菌管理过程中,每7天用甲醛10ml/立方米+5gKMnO4/立方米对培养室消毒1次,同时注意防虫、灭鼠,以保持培养室内无杂菌、无虫、无鼠害。40-50天菌丝满袋,并逐渐进入生理成熟期。

  出耳管理

  一般需60~90天的发菌,木段的断面上就有菌蕾发生。因为第1年90%以上的子实体都是从木段截断面上长出。为增加出耳面,可将1m长的木段截成3段,每段33cm.截段以后。应进行浸水(水一定要清洁),使含水量达到65%以上,浸水后榆耳大量发生。此时务必要加强散射光照和通风透气,并经常喷水,使其达到干-湿-干-湿,并形成昼夜温差,以利榆耳生长发育。

  (1)原基充分膨大、厚度1~1.5厘米、直径3厘米,表面凹凸不平,耳片形成即进入分化期。此时要加强通风,两头出耳的要打开袋口,并向地面和墙壁喷水增湿,使菇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若湿度不够,也可直接向原基表面喷水。喷水后要及时通风,使原基表面水分晾干,以防原基腐烂。温度降至14℃~16℃,不能过高或过低。温度过低耳片不易形成;温度过高则原基会继续膨大,使培养基表面长满原基,耳片生长过密,影响耳片形成,朵形甚差;

  (2)原基分化后,当耳片长至3厘米时,温度控制在15℃~18℃,不要超过18℃;当耳片超过3厘米时,温度在14℃~20℃均可,但以18℃为最佳。每天喷水4~5次,保持耳片湿润。水分不足耳片质量差,产量低。当耳片长到4厘米时,培养料出现收缩现象,适当控制用水量,防止水分灌入袋内,以免培养料出现厌氧发酵而酸败。在展片期间要给予适量光照,以提高产品色泽。

  采收加工

  当榆耳子实体至10-15cm,耳片边缘反卷,将要弹射孢子时,便可采收。采收的前1天停水,采收选择晴天,以便晒干。用锋利的小刀,从耳基割下耳片,采大留小。采收结束后,清理料面、停水养菌3-4天,当料面再次形成原基时,进行二潮耳的出耳管理。采收的子实体去蒂后可鲜食;也可烘干或晒干,当含水量为13%-14%时,包装贮藏。榆耳小袋栽培可采收3潮耳,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采收的期间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用清水清洗,那样会导致榆耳发黑

  病虫防治

  榆耳抗逆能力比其他食用菌较弱,生产中极易遭受霉菌污染,而以木霉菌为严重。此外还容易遭受菌蛆、螨虫、跳虫侵害。一般情况狂下,夏季和春季,春季中后期病虫害比较多,发生的条件很多,

  病虫害要以防为主,最好每天检查大棚内的菌种袋子是不是潮湿的过大,或者浇水多了,温度高了,防大于治。耳场要建在远离(450m以外)村庄、牧场和公路,和饲料厂畜牧场,且空气清新、水质清洁的地方。闲乱杂人禁止入内,工作人员要讲卫生。一定携带手套,在摆放木段时,耳场地面要先撒上生石灰或漂白粉和白菌灵喷洒,进行清毒杀菌。一旦发生病虫害,其防治方法与其他食用菌基本相同。

配方种类

  基本介绍

  培养料配方可根据当地原料资源的情况,选用下列配方中的一种。

  栽培的产量,转化率

  栽培主料为棉籽壳、废棉、玉米芯、豆秸等。用棉籽壳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在80%-89%,用废棉栽培生物学效率可达90%~98%,但此两种原料成本较高,木屑、玉米芯、稻草栽培的产量相对较低,生物学效率仅80%左右,但原料成本较低,生产周期通常只需65-75天,低温发育需100-120天,下面介绍几种配方。

  棉籽壳

  配方1:棉籽壳96%,石膏粉2%,石灰粉1%,过磷酸钙1%,料水比1,1.2,pH 6-70

  配方2:棉籽壳78%,麦麸10%,玉米粉10%,石膏粉1%,糖1%,pH 6~7。

  配方3:棉籽壳75%,麦麸20%,豆饼粉3%,蔗糖1%,糖1%,pH 6一7。

  废棉为主

  配方1:废棉90%,麦麸(或米糠)19%,石膏粉1%。

  配方2:废棉渣78%,麦麸20%,白糖1%,石膏粉1%,料水比1,.6-1.80

  玉米芯

  配方1:玉米芯84.3%,麦麸14%,石膏粉1%,石灰粉0.5%,过磷酸钙0.2%。料水比1:1.2-1.3,pH 6-7。

  配方2:玉米芯80%,麦麸15%,豆饼粉4%,石膏粉1%,pH 6~7。

  杂木屑

  配方1:杂木屑78%,麦麸18%,玉米粉12%,石膏粉1%,糖1%,pH 6.5-7。

  配方2:木屑40%,棉籽克37%,麦麸11%,玉米粉2%,石膏粉1%,糖1%,pH 6.5-7。

  豆秸为主

  配方1:豆秸83.8%,麦麸15%,石膏粉1%,过磷酸钙0.2%,料水比1:1.2-1.30

  配方2:豆秸30%,棉籽壳29%,稻草25%,麦麸15%,石膏粉1%,另加过磷酸钙0.2%。

出菇

生长方式

  (1)大棚架层吊袋出菇将菌丝走到菌袋袋底,移到室外大棚内,吊挂于架层的横杆上,底层也可排放菌袋,形成立体状。棚内温度调至17℃-19℃,增加光照。经10天培养,袋口和袋壁均有原基出现,呈白色不规则的凸起物状时,割口诱耳。每天喷水数次,保持菇体湿润。当子实体由乳黄色变为浅红色,边缘变薄且卷曲,富有弹性,内部组织似果冻时即可采收。

榆耳胶质沙尔

  (2)室内集约化立袋出菇培养室搭建6-8层架床,层距35厘米,将生理成熟菌袋打开袋口,排放架床上,每平方米排袋90个。然后喷水增湿,引光,通风给氧,诱发出菇。

  (3)地沟菌墙出菇将生理成熟的菌袋,搬进地沟内排叠,距地沟0.4米,叠成1-1.5米高的菌墙,中间留50厘米通行道,可纵堆2行。原基出现时,将两端袋口打开,并向外翻卷,露出培养料约3厘米,便于出菇。地沟湿度保持在85%-95%,适当喷水,加强通风和光照,促进子实体快速生长。

管理

  根据榆耳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生理要求,对各个发育阶段的管理应采取相应的不同管理措施。

  (1)原基形成阶段菌丝长满袋(瓶)后的1 - 2天,应将室(棚)内温度调节到17℃以上、19℃以下,并给予15-200勒的散射光照。经7-10天,在培养基表面均会出现乳白色或粉红色、形状不规则突起的耳原基。

  原基出现后,不要急于开袋,只需将袋口松开,改善培养基透气性能,并在菌袋四周产生原基处用经过消毒的刀片,将塑料薄膜割成2厘米只2厘米的小口,使原基顺利长出。室温保持在15 ℃ - 20 ℃,并喷雾,使原基在高湿度的稳定小环境中自然长大。空气相对湿度要达到95%以上,不可低于90%。在原基分化和耳片形成时,昼夜温差为5℃~8℃较为理想,一般要2天左右,随后进人耳片分化阶段管理。

  (2)耳片分化阶段松开袋口后,原基不断膨大,并逐渐向袋口及袋外生长,当原基充分膨大、高度达1-1.5厘米、直径约3厘米以后,表面凸凹不平日益明显,出现片状的雏形时,即表明原基已得到充分发育,将进人耳片分化期,也即展开片状菌盖阶段。

  这期间的管理十分重要,此时要改善通风状况,室内必须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3次,每次30-60分钟,保持室内有散射光,去除或割掉袋口或瓶口封扎的塑料薄膜,将袋口完全敞开,使原基外露,并喷水保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若湿度不够,可向空中或直接向原基表面喷水,让凹凸不平的原基充分吸收水分,原基充分吸水后才能很快分化展片。当耳片长至3厘米以上时才可向耳片上喷水,并以耳片湿润、不收边为准。喷水后要及时通风,使原基表面水分晾干,以防原基腐烂,不可喷"关门水"。温度在14℃-16℃,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从原基分化开始到有多数明显可见的耳片,需2-3天。原基不断膨大,连接成片呈脑状,并开始分化出1个片状伸展,进人耳片生长期。

  (3)耳片生长阶段耳片生长阶段着重保持空气流通,加强温度,光照和水分管理,刚展片时,温度保持在16℃-22℃;当耳片长到3厘米大小时,温度最好控制在15℃-18℃,不宜高出18℃;当耳片超过3厘米时,温度在14℃-20℃均可,但仍以控制在18℃左右最佳。

  由于榆耳是胶质,耳片本身能直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在发育阶段主要由环境提供,为此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95%。如湿度不够,每天应向空中及地面喷雾5-6次,喷水少量多次为宜,保持耳片的湿润,每次喷水后要倒去瓶内或袋内多余的积水。当耳片长至4厘米左右时,袋内或瓶内培养料出现收缩,料与袋间出现空隙,要适当控制用水量,并防止水灌入袋内。培养基与袋壁间在每次喷水后常有积水,应及时倾去袋中积水,以避免培养基出现厌氧发酵而导致菌丝体培养物变酸而影响生长,甚至死亡。在展片期间要保持有足够的较强散射光线,光照度必须在500勒以上,以利于子实体生长,加深耳片的色泽,提高产品的质量。

烧鲜鱿

  沙嗲榆耳烧鲜鱿的做法简单是做法大全的常见菜,不一定要看沙嗲榆耳烧鲜鱿视频才能学会,但怎么做沙嗲榆耳烧鲜鱿最好吃,跟着食谱大全的做法图解来做这道沙嗲榆耳烧鲜鱿吧。

  沙嗲榆耳烧鲜鱿的食材和调料:

  榆耳150克,鲜鱿150克,西兰花2朵,葱花少许。调料沙嗲酱2大匙,色拉油适量。

  教您沙嗲榆耳烧鲜鱿的家常做法,如何做沙嗲榆耳烧鲜鱿才好吃

  1、榆耳切瓣;鲜鱿切麦穗花刀,与西兰花入沸水氽烫备用。

  2、炒锅置火上,加入色拉油烧热,下葱花爆香,再依次下榆耳、鲜鱿、西兰花翻炒至熟,淋入沙嗲酱,快速拌炒均匀,出锅即可。

  材料替换

  榆耳可用木耳或银耳,黄耳替换,称为沙嗲木耳烧鲜鱿。

  口味变化

  调料中的沙嗲酱可用沙茶酱或多味辣酱替换,称为沙茶榆耳鲜鱿、辣酱榆耳鲜鱿。

  榆耳对温度的要求

  榆耳属低温结实性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适温范围为22℃~27℃,以25℃最为适宜。温度在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经12天菌丝才开始萌动;30℃以上生长虽快,但菌丝细弱;35℃以上停止生长而死亡,菌丝的致死温度低于大多数食用菌。有的菌株可耐37℃高温,经14天菌丝仍不死亡,致死温度为40℃。子实体原基形成的温度范围为5℃~26℃,以10℃~22℃为适宜。原基分化的最适温度为18℃~22℃。在适温范围内,子实体发育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大。在实验中还发现,营养生长阶段温度也影响榆耳子实体原基形成。不同温度下培养的菌丝体,原基出现率和出现时间早晚有差别。在30℃温度下的培养物,不容易形成原基。在25℃温度下进行发菌,对原基形成最有利。

  榆耳正确做法

  原料:菠萝1个,榆耳150克,银耳50克,黑木耳50克,青椒1个。

  调料:色拉油40克,菠萝汁15克,盐1克,糖10克,淀粉5克。

  做法:

  1.榆耳、银耳、黑木耳用冷水泡发后,榆耳去黑膜切成片,银耳、黑木耳则手撕成片。青椒洗净切片。

  2.菠萝切去一边,掏出果肉,一些榨汁,一些切成片并用冷盐水浸泡5分钟。

  3.炒锅上火烧热,下入青椒和三种菌类及菠萝汁翻炒。

  4.最后,烹入溶化的糖的水淀粉勾芡,收汁起锅,装入菠萝壳中即可。

  特点与功效:菠萝开胃醒神,榆耳固肾补气,银耳消除疲劳、美颜润肤,黑木耳润肺止血。菠萝盛底的这道菜果香浓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提示:片状的菌类要用冷水浸泡,才能保证其爽脆。伞状菌类用温水浸泡可节约时间。但无论哪种菌都不可用开水直接浸泡,那样会损失大量营养。

  白糖最后化在水淀粉中下锅,是为了防止其直接撒入锅中,因翻炒不匀而变色。

榆耳做法

  榆耳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如何?

  榆耳虽天然生于小叶榆和家榆的枯死和半枯死的树干、树桩、树蔸上,但它不是寄生菌,而是腐生菌具弱寄生性。它虽自然发生于枯树上,但并无分解木质素的酶系统。而主要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所以,在实际栽培中,虽可以木屑为主料,但产量不及以棉籽壳、废棉等富含纤维素的产量高。故而栽培中常以棉籽壳和废棉作主料。 糊精、可溶性淀粉、糖蜜、甘油、甘露醇等为榆耳的最佳碳源,利用乳糖、半乳糖的能力较差,不能利用木质素;利用豆饼粉、酵母膏、蛋白胨等有机氮的能力强,利用无机氮的能力差,不能利用尿素和硫酸铵;对矿物质的利用主要靠磷酸钾盐(0.2%)和硫酸镁(0.05%)的加入,人工栽培时常加1%过磷酸钙。

  沙榆耳烧鲜鱿做法

  原 料:

  榆耳150克、鲜鱿150克、西兰花2朵、葱花少许。沙嗲酱2大匙、色拉油适量。贴士:1、榆耳可用木耳或银耳,黄耳替换,称为沙嗲木耳烧鲜鱿。2、调料中的沙嗲酱可用沙茶酱或多味辣酱替换,称为沙茶榆耳鲜鱿、辣酱榆耳鲜鱿。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