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赤枯病

百科

松赤枯病,是松树幼林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分布较广,凡松林分布地区,均有此病为害。该病主要危害幼林新叶,少数老叶也有来自受害,受害叶初为褐色或淡黄色棕色段斑,也有少数呈浅绿到浅灰绿色,后变淡棕红色,或棕褐色,最后呈浅灰色或暗灰色,被害严重者似火烧,提早落叶,严重影响生长。

  • 中文名称 松赤枯病
  • 主要危害作物 马尾松,油松
  • 主要为害部位 树叶

症状

  病部散生圆形或广圆形由白膜包裹的黑色小点,即育比坏它练和药前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来自,新病叶室温下保湿1~3天后,出现黑褐色丝状或卷发状分生孢子角根据病斑上、下部叶组织是否枯死永岩案志稳旧,计有叶尖枯死型、细要所图非也叶基枯死型、段斑枯死型和全针枯死型四种症状。

发病规律

点乐况弦脚盐  松赤枯病病原菌是属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多毛孢属的枯斑盘多毛孢[Pestalotiapsis funerea Desm]。该病一般于5月开始发生,当时月平均温度为19.5~19.90C。6~9月为大发生期,其间月平均温度20.3~22.90C,月降雨量68.2~346.6mm,月平均相对湿度84~360百科86%。7月出现发病高峰期,月降雨量247~298.2毫米,当月平均相对温标源培更居度86~89%。以后随气温下降,发病率逐渐减少。温度至12℃以下时,即11月以后,病害基本上停止发生。可见,气温是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而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新叶感病后7天左右,产火距注觉怕扬著钟准地乱生新的子实体,遇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盘,以此进行再次和多次侵染,5~9月均可产生新子实体,7月为高峰期。

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

  适地适树,合理造林,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林木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6月来自上旬施放一次"621"烟剂(621烟剂加硫磺按7赵失李:3的比例均匀混合),每亩1.5~2公斤,效果良好;施用10%多菌灵粉剂或10%可湿性退菌特粉剂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喷施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90%疫霜灵1000倍液),每隔20天喷一次,可有效防止此病发生。此外,发病前喷施50%多菌灵(或托布津)等广谱愿手性杀菌剂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以抑制病菌孢子萌发360百科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