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黄河文明

百科

《生态环境与黄河文明》内容简革石练包介:大自然把不同面貌、结构的生态环境赐予了不同的民族,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作为中华文明直庆庆根系的黄河文明。

  • 书名 生态环境与黄河文明
  • 作者 张纯成
  • ISBN 9787010088662
  • 页数 16开
  • 定价 38.00

图书来自信息

  书 名: 生态环境与黄河文明

  作 者:张纯成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5月

  ISBN: 9787010088662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 元

内容简介

  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黄河文明是在不断转移中发展的。夏商周(西周)时期,晋南的陶寺、洛阳、安阳和镐京先后成为黄河文明中心,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早期黄河文明中心转移的重要因素。东周至北宋时期,西安、洛阳多次成为黄河文明中心,每次转移不仅与气候冷暖和降水量有关,而且还和黄河的频繁泛滥相连。当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大时,黄河下游频繁泛滥,黄河文明中心转移360百科至中游地区的西安:当气候变冷,降水量减少时,黄河下游泛滥大大确觉商标减少,黄河文明中,己、转移至中下游地区的洛阳。开封是这一时期最后一个黄培粮来粒可文明中心,北宋末年,黄河文明中心转移至长江中下游。元明清时期,黄河文明又北上在北京地区形成了中华文明中心。

来自者简介

  张纯成,男,1950360百科年3月生,河南巩义人,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哲学学术技术带头人。1976年8月毕业于河南大学数学系,1978年1月至1982年12月先后在河南大学政治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学习哲学、科技哲学和科学技术史。在《自然辩证法研》、《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学研究》等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论文被《新侵远强争项复室器代语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复印1 5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和教郴部;主持研究国家级、省部级、厅级哲学社会科学、科技攻关样围述书增切加米、软科学等类科研课题25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厅级奖励17项;教学成果获得省、厅级奖励4余项;从2000年起,连续4届获得河南省"两课"优秀教师一等奖给翻伟根,2008年获得河南省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二等奖。目前主持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顺孩为指倒放存后也态文明视阈下的现代黄河文明及其生态补偿研究"、国家软科学项目"生态环境视脱光占求则班轻野下的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研究"等国家、省部级利研课题。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明溯源

  黄河探源

  文明前夜

  黄土与黄

  三皇五帝

  炎黄传说

  治水与文明

  第二章 黄河文明中心的确立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属者量州还标早期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中华文明的根系

  文明中心的确立

  陶寺文化

  第三章 早期黄原载希江香喜织独及河文明中心转移

  晋南到豫西

  二里头文化

  历法专著《夏小正》

  洛阳到安阳

  殷墟文化

  安阳到西安

  西周文化

  早期黄河文明中心转移的思考

  第四章 周秦时期的黄河文明

  中国气候的冷暖交替

  镐京(西安):西周时期的黄河文明中心

  洛邑(洛阳):黄河文明中心的东移

  黄土冲积大平原

  河洛文化

  关中:黄河文明中心的西返

  周秦时期黄河文明中心转移的思考

  第五章 两汉时期的黄河文明

  秦汉交替时期的生态环境

  西汉文化

 最温院语次存边仅轻背 文景之治

  汉武大帝

  黄河五次改道

  瓠子堵口

  凿空西域

  西汉辞赋

  光武中兴

  豫西:黄河文明中心的东

  洛阳太学

  治河双星

  黄河安流五百年

  两汉时期黄河文明中心转移刻袁酸维妈势节的思考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黄河文明

  隋代文化

  运河贯通南北

  唐代前期的生态环境

  大唐文化

微烈互触上植块求商宜如  两都规划建设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察国  公主远嫁

  佛教文化

  玄风衡奘西行

  唐诗五万

  唐紧也今凯练吧推代后期的环境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隋唐时期黄河文明中心的思考

  第七章 宋代的黄河文明

  开封的地理位置

  水系环境

  东京梦华

  清明上河

  定都之议

  践晚较置尽宽宋代文化

  宋代经济

  宋学精神

  宋词二万

  回河之争

  气候趋寒

  东移南迁

  文明明久项光芒

  宋代黄河文明中心转移的思考

  第八章 黄河文明发展的轨迹

  何以没有再返

  气候变迁与文明发展

  黄河泛滥与文明中心

  蒙元文化

  丹心照汗青

  文明北上

  中华文明发展

  黄河文明的历史分期

  中华文明起源的分布

  黄河文明中心的转移

  黄河文明的特点

  第九章 黄河文明的地位,作用和贡献

  黄河文明的地位

  黄河文明的作用

  黄河文明的贡献

  大同与小康

  人学论争

  为自然抑或为人

  中原圆梦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