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

百科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于2001年7月开始筹建。在馆舍建设期间,图书馆暂在学院南教学楼2楼开展工作。2002年9月现馆舍落成来自启用,馆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可容纳的纸本藏书规模为80万册,阅览座位2000余胶书皇充占鲁亚大个。

  • 中文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
  • 筹建时间 2001年7月
  • 建成时间 2002年9月
  • 面积 2.5万平方米

句连单视两做史沿革

最初藏书

  2005年7月,浙江大学校友郑润生先生和来自夫人钱可珍女士向图书馆捐赠了价值170万元新台币的《近代中国史料丛360百科刊》(台湾文海出版社)、《丛书集成续编》(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台湾文献丛刊》(光盘版)共3629册。为保存、利用好这批珍贵文献,图费草旧字指预善王书馆建立了特藏室。

答前掉倍斤跑溶及础判比特色馆藏

  为丰富特藏,陆续收藏《四库全书》(文渊阁)、《续书析情沙供修四库全书》、《四几刑库未收书辑刊》、《四库禁毁书丛刊》等珍贵文献。特藏室共稳固江念阻有1.6万册珍贵文献,逐步形成了近代史和民国文献的特色馆藏。本馆与美国宜城对各顶亚洲基金会和"中美之桥"建入线裂写则吧观团率化则立了外文原版图书捐赠的长期合作关系,油卫花督练可足抓至今共收到外文原版图书捐赠约3.18万册。

场馆规模

部门设置

  图书馆严格规范管理,建立了馆务会议制度。图书馆内设采编部、读者服务部、系统部、办公室4个部门。按背应林修全夜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要求,200处官6年学院建立了图书馆工作委员会。

人员配置

  图连奏训静烈操款草便汉书馆首任馆长夏勇研究馆员(2001年7月至2008年10月任职),现任馆长赵继海研究馆员(2008年10月起任职),副馆长严慧英副件开经时齐商势研究馆员(2009年11月起任职)。

  脸总量图书馆建立初期只有3名工作人员。随着事业的发展,员工队境源步伍逐年扩大,现有工作人员33人,其中事业在编人员17人,编外人员16人。通过在职进修剧九深酒、学术交流、馆内外培训、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建馆以来,65%的人员提升了学历,现有高级职称4人,中排坚父文级职称1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员工7人。

馆藏资源

数字来自化资源

  建立了图书馆网站,集成了本院以及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园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设立了多项服务功能模块,建立了"有声读物库"和"土木建筑工程学科"等学科信息服务,创建了图书馆工具条,开发了"数字资源整合服务"系统,利用Web2.0技术和门户新技术,不断改进数字化服务的功能。2010年,图书馆主页点击量为70.98万次,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15.27万人次。

藏书资源

  经过近10年的建设,截至2010年底,图书馆共有藏书102.86万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72.23万册,电子图书30.6万种(册),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2000余种。生均印刷型文献已达到65册,生均年增印刷型文献5册,超过了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图书馆年新增图书的指标要求。

馆藏管理

资源尼慢院西独友攻汉些验针保障体系

  为加360百科强重点专业建设,按照"分院解决人空项讲第员、场地、设施,图书馆负责文献资源建设和业务指导"的原则,先后建立了5个分院资料室,图书馆共调选况才久拨图书1万余册,订购期刊500余种。齐按划将益列经过几年的积累发展,已建立了以图书馆为主体、分院资料室为补操免测景短充的学院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建立数据库

  为更好地保存、利用本院毕业生的学位论文,图书馆建立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位论文数据库》。通过校园网共享浙江大学图书馆、宁波市数亚半脚位困续华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本院读者可利用的数字资源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的前列。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较好地满足了学院教学、科研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并初步具备了为宁波市机构用户和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

服务指南

服务理念

便翻害怎思船没印烟粒  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理念,主动应对读者需求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院师生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信息服务。

开放时间

  图书馆日开放时间14小犯落城术首但时,周开放时间88小时,每位读者的允许借书量达20册。罪妒分做阻训聚溶华构晶2010年,共借还图书35.58万册次,日均1361册;进馆读者102.56万人升内限消员起盐经宽脱备次,日均3925人次。

特色化服务

文献借阅与咨询服务

  随着服务的深化,陆续增设了书刊荐购、续借、预约、图书催还邮件提醒通知、新书通报、图书导读、在线咨询台、SCI/E难害抗转菜者又物跟村I论文检索等个性化服务,2010年开通了移动图书馆和手机短信服务。2007年开始每年举办图书馆服务宣传月活动,开展图书馆资源利用推广、网络资源搜索大赛、免责还书周等系列活动,促进了与读者的互动和交流。

读者教育

  编印了《图书馆手册》,每年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开设《信息检索》选修课,长期举办"图补镇器介标愿事书馆资源利用"等讲座。2010素见散犯多征年,选课人数208人,举办专题讲座10场,培训读者645人,完成选课修容河数冷足究我小新生入学教育2800余人。此外,还通过网上咨询等方式对读者进行信息检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社会服务

  积极介入宁波市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为宁波地区社会延顺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2010年为宁波市社会用户传递中外文文献15266篇。图书馆积极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健华图书馆是美国加州健华社在中国大陆开展的一项面向农村文化教育、普及科学的扶贫项目。我院夏勇研究馆员担任健华社中国总代表,至今已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与当地政府共建了134个乡镇健华图书馆。王建涛副研究馆员被美国加州健华社聘为技术顾问,严慧英副研究馆员被聘为藏书顾问。本馆工作人员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参与健华图书馆工作,包括选配图书、开发健丽美管理软件、培训基层管理员等。学院图书馆已成为全国健华图书馆系统的重要的技术与业务支撑力量。

数字化建设与学术交流

网络化数字化建设

  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图书馆配备HP、DELL、IBM等系列高、中端服务器,拥有300余个PC终端。图书馆2003年3月启用丹诚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自动化借阅。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2006年9月,更换为汇文集成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已与学院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对接,读者凭借"校园一卡通"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电子阅览室采用"联创自助收费系统",实现自助上网与日志跟踪管理,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信息管理水平。图书馆实现千兆了到桌面和无线网全覆盖。2010年推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用户可随时随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可靠的网络和丰富的数字资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

学术研究与交流

  图书馆重视学术研究与对外交流工作。建馆以来,全馆人员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33篇,其中核心刊物9篇,负责承担科研课题8项。2009年,与经贸分院联合申报宁波市服务外包产业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项目获得立项,项目总经费200万元,其中市财政拨款100万元,建设单位配套100万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到2010年底已建数据7.29万条,填补了国内服务外包领域缺乏数据库的空白,完成了服务外包特色数字资源推广任务并通过了推广服务项目的检查验收。

  积极参加国内外图书馆的学术活动,本馆人员曾先后3次参加国际图联(IFLA)大会、环太平洋数字图书馆联盟(PRDLA)年会等国际会议并作发言。邀请了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教授、国家图书馆原副馆长孙蓓欣研究馆员、美国著名图书馆学者左四臧教授等国内外图书馆知名专家来学院作学术报告。

下属档案馆

部门设置

  学院于2002年9月建立档案室,隶属于学院党政办公室。2007年7月,建制划归图书馆,实行学院图书馆和党政办双重管理。2008年12月,学院建立了档案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全院档案工作的领导。2011年1月学院决定档案室更名为档案馆,为学院直属单位,与图书馆合署办公,图书馆馆长赵继海兼档案馆馆长。

人员配置

  档案馆现有专职档案员2人,兼职档案员33人,兼职档案数字管理系统维护1人,形成了以档案馆为中心的学院档案工作网络。档案馆担负着全院档案的收藏与管理工作,并监督、指导各分院、部门和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

规模及管理

  截至2010年年底,档案馆共保存各类档案4209卷,38533件,电子档案8431(件)。累计提供利用档案1151人次、8086卷(件)次,复印档案12325页。开展了编研工作,编制了档案全引目录、案卷目录、索引等检索工具99本以及学院《全宗指南》、《历年基础数据汇编》、《历年市级以上各类荣誉汇编》等各类编研材料10余本。

  2007年启用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所有馆藏档案目录、院级党政发文、院级会议纪要、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等实行数字化管理。2008年建立了档案信息网站,为档案工作的宣传、业务指导、检索利用等提供了网络平台。对档案条目的检索实行校园内开放服务,方便了全院教职工对档案的利用。2010年加强了电子文档的征集和管理,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率已达51%,照片档案和实物档案的数字化率达到100%,提升了档案的利用水平。

  2003年6月,学院档案工作通过了宁波市档案局组织的高校档案工作执法大检查;2009年4月,通过了宁波市档案局档案安全执法检查,并于同年12月通过了由宁波市档案局、教育局组织的档案达宁波市一级标准的考评验收。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