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基判块希地混极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占胞试单研究》是2012年4月1日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洪冬星。
- 书名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基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研究
- 别名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s of Ecoligical Environmenal 、Construction of Grassland
- 作者 洪冬星
-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年4月1日
基本信息
外文书名: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s of Ecoligical Environmenal Construction of Grassland

丛书名: 经济管理学属击束建维措久界术文库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09617540
条形码: 9787509617540
商品尺寸: 22.4 x 16.2 x 1.6 cm
商品重量: 299 g
内容来自简介
洪东星编著的《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读雨修--基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研究》一书基于中国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的现实,对草原生皇冷方证下艺坐措接态建设补偿机制和配套政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基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研究》主要内容有阐释了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特征和运行现状,说360百科明在特定的社会经社时拉起交济背景下设计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原因及其直设计方式;评价了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绩效。在此基础上寻找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岁架建没牛新途径;并运用相关脱抗端性分析和Tobit模攻型分析,揭示出草原出贵着袁生态建设补偿机制需府久式粒够剂硫命钢要与其他政策一起配套实施才能确保草原生态建设全面、协调系黑们乱理皇末开展和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改善。
编辑推荐
洪东星编著的《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基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研究》首先来自阐释了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政策的特征和运行现状,说明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设计生态补偿制度的原因及其设计方式;然后评价了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政策的绩效,在此基础上寻找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建设补偿的新机制。最后运用相关360百科性分析和Tobit模型分析,揭示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政策需要与其他政策一起配套实施才能确保草原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改善。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革希陆设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2 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取那示条肥型预偿机制的重大实践意义
1.2 研族五县技记屋亮继究问题与相关概念
导坚判企婷小1.2.1 问题的提出及其界定
1.2.2 相回发个关概念
1.3 研究目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花台反3 技术路线
1.4 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
1.5 本书的框架
第形脱绝差古唱州培2章 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研究综述
2.1 基冲啊本高国外研究动态
2.2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研究现状
2.2.1 理论研究
2.2.2 生态补偿实践
2.2.3 中国生态补偿理论与实画神践述评
第3章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草原生态建主声般身弦设补偿机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3.1.1 公共品理论
3.1.2 外部性理论
3.1.3 生态经济学理论
3.1.4 新制度经济士总活学理论
3.1.5 博弈论
3.1.6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3.1.7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重要的管理学理论基础--激励理论
第4章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研究的理论背景和分析框架
4.1 草原生态建设与草原生态系统服务
4.2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
4.2.1 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其讨论
4.2.2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
4.3 草原生态建么儿适能婷设补偿制度分析框架:设计、绩效和相互作用
4.3.1 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4.3.2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制度设计
员怀操介 4.3.3 草原生态建巴很较则密门过设补偿制度绩效
4.3.4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制度的相互作用
4.4 小结
地武跑续烟括宽脚受 第5章 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实践和相关政策评析
5.1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政策和现实背景
5.1.1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政策背景
5.1.2 建立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现实选择
5.2 西部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政策的制定及其内容
致热渐波却转怕会杀亲5.3 草原生态建星衣操述律迅出约语脱河设补偿实践和政策的效果评价--以内蒙古为例
5.3.1 生态效益评价
5.3.课斗2 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
5.3.3 项目区牧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4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制度讨论
第6章 牧户实施的草原保护实践和草原生态补偿意愿研究
6.1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6.1.1 研究步骤和研究思路
6.1.2 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6.1.3 调研实施情况
6.1.4 调查数据的分析
6.1.5 数据统计分析工具
6.2 调研结果分析
6.2.1 调研旗县(管理区)概况及草原建设调研结果对比分析
6.2.2 被调研户的基本特征分析
6.2.3 被调研户的草原生态补偿意愿与其社会、经济、认知、生理特征的相关分析
6.2.4 基于Tobit模型的农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意愿分析
6.3 结论
第7章 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构建
7.1 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所秉持的基本理念
7.2 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
7.3 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框架
7.3.1 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
7.3.2 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的界定
7.3.3 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额度的确定
7.3.4 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期限的确定
第8章 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配套政策体系研究
8.1 构建和完善我国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法律法规体系
8.2 完善各级政府间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横向转移支付机制
8.3 建立多元化的和可持续的融资渠道,推动政治和社会参与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意愿,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4 系统规划和全面监管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运行
8.5 深化草原资源产权管理,建立规范的草原产权流转制度
8.6 在项目设计和执行过程中赋予当地社区更大的话语权,并给予牧户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8.7 实行适应性管理,强化项目区域的能力构建
第9章 全书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1 结论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