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曲》四首,是唐朝诗人储光羲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作品。
- 作者 储光羲
- 作品名称 《江南曲·绿江深见底》
- 创作年代 唐代
- 作品出处 《储光羲集》
-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作品原文
江 南 曲 四 首
其一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其二
逐流牵荇叶,来自缘岸摘芦苗。为惜鸳鸯鸟,轻轻动画桡。
其三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其四
隔江看树色,沿月听棉简植六去罗温省歌声。不是长干住,那从此路行。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渡头:渡口。
⑵逐:追逐,追随。
白话译文
暮色照在长江里,相邀一起回渡头。落花好似有情意,来去紧随船儿流。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江南曲,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图银辞》。唐代诗人学习来自乐府民歌,采用这些旧题,创作了不少清新平易、苗名屋友还帝明丽活泼的诗歌。储光羲的《江南曲四首》就属于360百科这一类作品。
第一首诗(工造载即坐黄齐印伯绿江深见底)勾画江南水乡人民不畏风浪、勇敢豪迈的性格和气魄土且。
首句"绿江深见落乙游行准剧紧底",描绘江水碧绿,志器导武常即片又非常清澈,尽管水很深,却能一望见底。诗人以朴素、简洁的语言画出一条清江,足已使人想象江南水乡风光的明媚秀丽。这句诗以赞叹的口吻写出,表现了水乡人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够看染则类临华急久报见绿江的底,可见,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因此这句诗已为下一句描写江上风浪反衬了一笔。
次句"高浪直翻空",表现江上风狂浪猛的情景都服胶校零反伯飞顺。五个字有几个层次,无一字船田措专确补象虚设。"高",说明这不是一般的波浪,而是很高的浪头。"直"字活画出括写常取展阿别侵高浪陡然掀起,直冲云天之势。"翻空",进一步渲染浪涛之猛烈,而且是无数的高浪飞涌起来,拍击天空,换注化变脱称简直要将天空掀翻击倒。这一句虽然没有直接点出"风",但从翻空的高浪中可以看到"风"的形象,感受到它的气双水坚黑画给快联定组京势,并听到它咆哮的声音。刘"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口气轻松、平易,但份量很重。十个字非常有力地表现了水乡人民藐视风浪、无所畏惧的勇气和魄力,他们敢于驾一叶轻舟,在大风大浪中恣意遨游。
一般来质叶就互景远种读磁没史说,表现雄强的力,需要用悍峭、业找阿兵赵民豪放的笔墨。但有时候,轻淡础将绿内苗绝到达表助校的语言和从容的语调,更能达到力透纸背的艺术效果。储光羲这首诗的后两句,就可以给读者以启发。
第二首诗(逐流牵荇叶)表现江南水乡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诗人善于抓住人物的行动细节,表现他们爱情的欢乐、热期州美措烈和深挚。
前二句,使号机胡谁马描叙一对青年情侣合乘一叶小舟,在河上快乐地遨游。他们时而飞快地划动船桨,追逐着流水;时而把船摇到铺满荇菜的水段,高高兴兴地牵动、采摘鲜嫩的荇叶;一瞬之间,他们又沿着曲折的河岸,把小船划进芦苇深处,攀摘那青青的芦苗。"逐流水"、"牵荇叶"、"摘芦苗",这一连串的行动,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这一对热恋的情侣欢乐、幸福的情态。诗人没有静止地描写环境,而是巧妙地通过情侣的活动自然地引出水乡的风物。这荇菜飘浮、芦苇轻拂的水乡风物,又为情侣谈情说爱制造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环境气氛。"牵荇叶"这个细节,还具有暗示青年男女欢爱的妙用。《诗经》中的《关睢》这首描写爱情的著名诗篇,就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诗句,通过采荇菜表现爱情。所以,"牵荇叶"这一笔既是实写水乡风物,也有隐喻、象征的意义。
三、四句,以人物的行动揭示他们的热恋之情。沉浸在欢乐爱情中的恋人,忽然看见江面上游来一对相互追逐的鸳鸯。这对鸳鸯于是成了他们爱情的象征。他们不愿意任何人打扰自己的恋爱,自己当然也不愿意将这一对鸳鸯惊散。因此,他们怀着爱怜、欣喜的感情,轻轻地划动船桨,悄悄地离开了。这一个细节非常富于情趣,它含蓄婉转、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恋人对美好爱情的珍惜,表达了他们深沉的爱。
总起来说,储光羲的《江南曲》,语句清新平易,质朴自然,而情真意蕴,富于浓郁的民歌风味。在他的数量众多的田园诗中,这组诗是别具一格的。
第三首诗(日暮长江里)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渡头"就是渡口,"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江面上,船上的青年男女相互呼唤,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表现出青年男女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因此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荡,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就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因此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很有讲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摸不定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和心理状态。
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来去逐轻舟"更好些。因为,第一,"逐"字在这里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为上句说了"如有意",所以,虽然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也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更鲜明了。"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这个联想的基础。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应一气读下。
第四首诗(隔江看树色)前两句对仗,后两句用典。长干:指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此诗以"长干行"的典故抒写纯真的爱情。
名家点评
《唐诗归》:
谭云:好色。钟云:有式怒蛙之心,则壮士轻生,有惜鸳鸯之心,则佳人效死。异事同情,异情同笃。
《唐诗真趣编》:
"轻轻"是"惜"字实际,圣人之不忍,学者之勿施,叁禅之平等,皆是此念,无二心也。
《唐诗解》:
凡唐人《江南》、《长干》、《采莲》等曲,皆以为男女相悦之词。夫日暮相邀,人既多情,花之逐船,亦觉有意。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徐用吾曰:情景两活。周明辅曰:有情在"来去"二字。
《唐诗别裁》:
艳而不亵。
《诗境浅说续编》:
此诗与崔国辅之《采莲曲》、崔颢之《长十曲》,皆有盈盈一水、伊人宛在之思。但二崔之诗皆着迹象,此诗则托诸花逐船流,同赋闲情,语尤含蓄。古乐府言情之作,每借喻寓怀,不着色相,此诗颇似之,题曰《江卤曲》,亦乐府之遗也。
作品作者
储光羲(706或707-760或763),唐代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开元十四年(726年)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天宝十年(751年)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诗人之一。其诗多为五古,擅长以质朴淡雅的笔调,描写恬静淳朴的农村生活和田园风光。有《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