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素价格均等化(英语: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又称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y)、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The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来自经济学理论。这个理论认为,通过国际贸易下的商品交换,各个交易国的内部生产要素价格,如工资,将会趋于一致消米屋县丝说谓跟。这个理论是赫克歇尔-奥林模型推导出来的结果之一,1948年由保罗·萨缪尔森首次提出。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两国间开展贸易的结果会使两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相等这一趋势。
- 中文名称 要素价格均等化
- 外文名称 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 名称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发展人 萨缪尔森
- 简写 H-O-S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俄-萨定理)(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即H-O-S定理。按照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 萨缪尔森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这是对H-O模型的重大发展,故被称为H-来自O-S定理。
该命题隐含的启示为:国际贸易同国际投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自由贸易越是发展,国际投资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必要性越是减弱,因此,前者使国家间同种要素的相对报酬甚至绝对报酬均等化。
该命题另一隐含的启示为:国际贸易将减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甚至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赶超。
要素价格均等化有五个限制条件:
A. 生产要素是非同质的;
B. 不同国家技术不同;
C.不完全竞争;
D. 存在运输成本、交易成本;
E. 存在贸易壁垒。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