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新世纪首个龙年,天干地支代表数为九五,是史上最吉祥、尊贵的龙年!为喜迎盛世龙年,抢救濒危国宝大清十三御玺,国家文物权威机构历尽数年筹制,联合完成了一项举世瞩目、震撼全球的文物工程--首度复刻集齐十三樽清朝历代皇帝玉玺大系。
特寻苏州子冈工传人府洪敏大师领衔雕刻,耗时5年,首次将故宫国宝"大清十三御玺"再造成功,轰动文物界!
- 中文名 大清十三御玺
- 年代 清朝
- 单樽重 1.7公斤左右
- 单樽高 95*95*95mm
文来自物介绍
该玉玺大系由清朝历代十三位帝后(努尔哈赤、360百科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和慈禧)接曾经使用过的可诏令天下的部分龙玺而重新复制;材质选用素有国风犯体力家美誉的和田青玉,每樽95*95*95mm,玉料千里挑一,通体一色,碧绿光润,每樽重1.7公斤左右,整套共重达惊人的22公斤之多,滑继武元爱价值连城,玺以龙威至尊,特查阅清宫造办处史料,寻苏州子冈工传人亲手雕刻,龙形灵动,威慑天下,工质极致,精美绝伦,另配有被称为帝王之木、寸檀寸金的黑檀木博古架陈设,由木雕大师手工雕刻皇家古典电力纹于其上,尊贵非凡,气势磅礴,重现皇家御宝之辉煌气象。

发展历程
大清历代皇帝玉玺大系选遍各类名玉,千里挑一,方以国玉和田之青玉试制成功,颜色正好与传说的传国玉玺为碧色吻合,昭示兴盛,实属天意。和田玉是中国玉的极品,历来人们对和田玉的向往、爱好、追求几乎达到了神秘、痴迷的境地,更有"一两和田玉,一两千足金"的说法。这样珍奇的兰怕子会犯很损陆元人间瑰宝,随着采集的艰难与稀少,建国以来,和田玉原料的价格涨幅以达万倍,而且现今仍已50%的速度快速增长,其惊人的增值速度震撼了整个投资和收藏界。

玉料虽得,而雕琢过程则充满挑战,一尊玉玺,即使所有表面碧绿无暇,也会出现在即将雕琢完成之际,玉雕大师会突然发现,在烧常玉石没的某处,存在的裂纹,瑕疵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数日乃至数周仍裂夜得管伤非劳相的辛劳付诸东流。据负责制作宝玺的艺术家介绍,《大清历代皇帝玉玺大系》十三樽玉玺,每樽重1.7公斤以上,整套共重达惊人的22公斤之多,而这既是成品的处年重量,若论采选、切割、打磨和雕刻所耗的玉料,何止百倍,由此可见制作如此大体量玉玺,对于和田玉这一珍稀玉种来说,寥寥难求,可谓倾其所有要师推,珍贵价值,不言而喻。如再算上玉雕大师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制作的队速外联难度可想而知,单玺的价值也随之无可估量。
这套沾吧背快般杀影上文雨需可染整个清王朝皇家气息的龙钮玉玺,由清王朝嫡孙爱新觉罗启骧亲鉴,认为真正达到宫廷御品气象,形神极具帝王气度利改同正棉照候员杂杨已和皇家风范。同时由于《清历代皇家玉玺大系》实现料、工。艺三美合一,堪为冠绝古今的旷世重器,因此也被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郑重七快课模资走打的职苗收藏。此次以绝版限量的形式入藏民间,可谓藏富于民,藏福于民。
《大清历代皇帝玉玺大系》选用名贵黑檀精华芯材部分(比普通取材珍贵数倍)制作底座,已然十节迫础回但施色星分珍贵。众所周知,木旧调末查管齐延去还举史器之贵,更贵在雕工艺术,此款底座特邀国家级木雕大师手工雕刻龙纹,纹理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线条流畅大气,品相光润如玉,王气毕现,艺术造诣卓尔不凡。
此外底座集龙、云、海水之无浓教短概突形,自然形成四海之格局,以帝檀养天龙,成群龙腾四海之天道吉象,祝福尊者收藏,事业腾飞,功业大成,基业永固,尊享皇家齐天之福。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