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百科

2013年12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早甚们告部、全国总工会印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修订后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该《办法》分总则、标准内容、组织管风教依病理、测验达标、鼓励措来自施、附则6章2防接读很阳照增节齐7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12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体委1990年1月6日发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360百科予以废止。

  • 中文名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 发布单位 体育总局 教育部 全国总工会
  • 发布时间 2013年12月16日
  • 废止文件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基本信息

  国家体委、国家教委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象而宁绝序青消国价洲施行办法》的通知

  发文单位:国家体委

  文 号:[90]体群字15号

  发布日期:1990-1-23

  执行日期:1990-1-23

相关通知

  《标准施行办法》是在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状况来自的发展变化,学校体育工作的逐步改善,以及目前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实际“达标”能力和水平,对原《标准》中的部分项目和评甲首育翻突分评级标准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而制定的。修改后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科学性、实用性和适应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根据《标准施行办法》关于“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中全面施行”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把这项工作列入计划,并应根据实际情况,把积极开展“达标”活动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360百科动、实施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工作很好地结省官首财可合起来。要积极发挥各级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阿红负属让字题歌带动和鼓励广大学生坚持锻炼,积极参加测属酒质哥道验。凡体育课考核、学校体玉置井够眼士春适育竞赛活动中相同项目的成绩,均算“达标”成绩,可赵婷额农位不另行测验。

  在开展“达标”活动中,要加强结留钱好电再安全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艺犯逐裂耐卷杀落收朝发生。各级学校卫生保健部门负斤希植若至,应切实做好医务监督工作

  各级教育、体育部门要加强对推行《标准施行办法》的领导,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这项工作在学校的全面开展,以增强广大青少年儿童的体质,逐步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

  附件:

  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锻炼测验项目表

基本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来自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 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和保卫祖国服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中全面省愿施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可以根据条件施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办法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军人、职工体育锻炼标准,分别在军队、工矿明圆考每声娘阳企业中施行。

  第三条 本办法的施行工作,由体育运动委员会主管。各级体育运动委员会应当会同教育等有关部门督促所属基层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施行。卫生部门应当负责卫 生医务监督工作。

  学校应当把体育锻炼标准的施行工作同体育课、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第四条 施行单位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各地体育场 (馆)应当创造条件建立辅导站和测验站,为体育锻炼参加者提供方便。

第二章 分组和项目

  第五条 体育360百科锻炼按年龄(学生源载纸讲按年级和学段)分为四个组:

  (一)儿童组:9-12岁(小学3-6年级);

  (二)少年乙组:13-15岁(初中);

  (三)少年甲组:16-18岁(铁另进到飞式读动蒸短较高中);

  (四)式波供注答著大技钱信成年组:19岁以上(大学)。

  第六条 体育锻炼、测验的项目设五类(锻炼测验项名混便误七效日目表附后)

第三章 测验及标准

  第七条 施行单位应当组织参加者在经常锻炼的基础上按照测验规则进行测验。测验规则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公布。

  第八条 参加者必须按所属组别,从每类项目中各选择一项参加测验。五类项目的测验必并充呀滑通龙年深耐又须在一年内完成。一年的起止期,学生自秋季开学至第二年暑假结束日,其他人员自每年 1月 1日至12月31日。

  第九条 测验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分法。根据参加者完成五类项目测验后的证乡菜回总分确定其达标等级。 测验成绩评分表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公布。

  第十条 达标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级:

  及格级标准:250分至345分

  良好级标准:350分至415分

  优秀级标准:420分至500

  第十一条 参加者有下列情况之一,不计其达标等级:

  (一)未能在一年内完成规定的五类项目测验;

  (二)有一类项目的测验成绩低于30分。

第四章 奖励

  第十二条 施行本办法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工作人员,由该单位的领导机关秋教号洲要称容尽道去征给予表彰。

  第十三条 凡是达到达标等级标准的高考考生,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十四条 对达到优秀级标准者发给证书,连续二年以上(学校为一个学段)达到优秀级标准者发给奖章。

  优秀级标准证书、奖章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统一制定,委托掌女罗或逐走地方各级体育运动委员会或者有关部门发给。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备念哪号区声清发使黄日起施行。1982年 8月27日发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同时废证广初耐征止。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约略坏锻炼测验项目表

  第一类

  儿童组 50米跑;25米计时往返跑;10秒25米往返跑(以上男女同)

  少年乙组 50米跑;25米计时往返跑; 10秒25米往返跑100米跑(男女同)

  少年甲组 50米跑;25米计时往返跑;10秒25米往返跑100米跑(男女同)

  成年组 50米跑;100米跑(男女同)

  第二类

  儿童组 1分钟跳绳(9-10岁);400米跑;2分钟25米往返跑;100米游泳;500米滑冰(以上11-12岁)(以上男女同)

  少年乙组值亮观先 1000米跑;1500米跑(以上男);800米跑(女);3分钟25米往返跑;200米游泳;1000米滑冰(以上男女同)

  少年甲组 1000米跑;1500米跑(以上男);800米跑(女);4分钟甚获终创断25米往返跑;200米游泳(以上男女同)滑冰(品补约术是最考男1500米、女1000米)

  成年组 1500米跑;1000米跑;1500米滑冰(以上男);800米跑;1000米滑冰(以上女);200米游泳(男女同)

  第三类

  儿童组 跳远;跳高;立定跳远(以上男女同)

  少年乙组 跳远;跳高;立定跳远(以上男女同)

  少年甲组 跳远;跳高;立定跳远(以上男女同)

  成年组 跳远;跳高;立定跳远(以上男女同)

  第四类

  儿童组 掷垒球(25.42厘米);掷沙包(0.25公斤)(以上男女同)

  少年乙组 掷实心球(2公斤);推铅球(3公斤)(以上男女同)

  少年甲组 掷实心球(男女均2公斤);推铅球(男5公斤、女4公斤)

  成年组 掷实心球(男女均2公斤);推铅球(男5公斤、女4公斤)

  第五类

  儿童组 爬竿;1分钟仰卧起坐(以上男女同)

  少年乙组 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举重物(男15公斤、女10公斤)

  少年甲组 引体向上(男)1 分钟仰卧起坐(女);举重物(男20公斤、

  女12.5公斤)

  成年组 引体向上(男);1 分钟仰卧起坐(女)举重物(男20公斤、女

  12、5公斤)

测验项目表

 儿童组少年乙组少年甲组成年组


50米跑
10米X4往返跑
10秒25米往返跑
(以上男女同)
50米跑
100米跑
10米X4往返跑
10秒25米往返跑
(以上男女同)
50米跑
100米跑
10米X4往返跑
10秒25米往返跑
(以上男女同)
50米跑
100米跑
10米X4往返跑
(以上男女同)


1分钟跳绳
50米X8往返跑
(以上9-12岁,男女同)
(以下11、12岁,男女同)
400米跑
2分钟25米往返跑
100米游泳
500米滑冰
1000米跑(男)
1500米跑(男)
800米跑(女)
(以下男女同)
3分钟25米往返跑
200米游泳
1000米滑冰
1000米跑(男)
1500米跑(男)
1500米滑冰(男)
800米跑(女)
1000米滑冰(女)
(以上男女同)
4分钟25米往返
200米游泳
1000米跑(男)
1500米跑(男)
1500米滑冰(男)
800米跑(女)
1000游泳(女)
200米滑冰(男女同)


跳 远
跳 高
立定跳远
(以上男女同)
跳 远
跳 高
立定跳远
(以上男女同)
跳 远
跳 高
立定跳远
(以上男女同)
跳 远
跳 高
立定跳远
(以上男女同)


掷垒球(25.42厘米)
掷实心球(1千克)
掷沙包(0.25千克)
(以上男女同)
掷实心球(2千克)
推铅球(3千克)
(以上男女同)
掷实心球
(男女均2千克)
推铅球
(男5千克,女4千克)
掷实心球
(男女均2千克)
推铅球
(男5千克,女4千克)


1分钟仰卧起坐
20秒钟立卧撑
斜身引体
(以上男女同)
引体向上(男)
双杠臂屈伸(男)
1分钟仰卧起坐(女)
斜身引体(女)
屈臂悬垂(男女同)
引体向上(男)
双杠臂屈伸(男)
1分钟仰卧起坐(女)
斜身引体(女)
屈臂悬垂(男女同)
引体向上(男)
双杠臂屈伸(男)
1分钟仰卧起坐(女)
斜身引体(女)
屈臂悬垂(男女同)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