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獭山村位于斗门区北端,东与莲溪镇隔江相望,南与斗门镇为邻,西北与新来自会的上横镇接壤。全村分新旧两个自然村,面积示3.55平方公里。
- 中文名称 獭山村
- 行政区类别 村
- 面积 3.55 km²
- 人口数量 492人(2010年年末)
- 总户数 129户(2010年年末)
基本情况
免 獭山村居民全部为同宗、同族的崔姓,獭山村崔姓的开基祖(始祖)为新呼景洋爱示而马须投会双水崔家坑村人崔日惠,沿袭传下的子孙已发展到十三代人,约350年的历史。 因村周围的山,严然似有水獭样貌,故将此山定名:獭山,村名便定为:獭山村。
獭山村人均月收入800元,来自为珠海市收入最低的村。 常住居民大多为老人和小孩,青壮年多外出打工。
自然资360百科源

獭山村自然环境特点是沙田宽广河涌多,荷麻溪、涝涝溪和横坑水道纵横交汇,村与村之间需桥梁相通,几我为脚或以舟代步。村内有两座山:一座稍小,半径只有50米左右;另一座稍大。这些都为獭山村建设幸福村居生态旅游创造了条件。
獭山村可耕地面积是960亩,其中水稻的种植是300亩,淡水养鱼是460亩,剩余的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如大豆、花生等)、蔬菜和果树。
村中有公路很方便通往上横镇政府、井岸、珠海、江门等地,是珠海市西北方向重要窗口。
人文资源

獭山村因开基祖来自崔日惠为感恩观世音菩萨的救助,便在村头建立一座观音庙,世代供奉观世音菩萨,观音庙傍还建一座崔氏祠堂,供奉先祖。"鸟旺人从旺、树老人寿高",是獭山村的乡规民约。
獭山村有闻名于世的《吕四十番锣鼓》乐谱,相传是明代嘉靖年间礼部侍郎(即今天的文化部副部长)----崔桐,经从宫廷带走的皇家礼乐改编而成,《吕四十番锣鼓》演奏起来悦耳动听,既有皇家音乐的高贵典雅,又有吕四渔民搏击海浪的慷慨激昂(吕四十番锣鼓已经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油菜花海与紫云英花海

每年11月份管计,当地村民会大面积种植油菜360百科花和紫云英。油菜花和紫云英将会在第二年2月的时候开放,形成獭山村独特的油菜花海城略出货织和紫云英海秀美风光,和獭山村的古色建筑、田野春色交相辉映。每年花海开放的时候,獭山村都将吸引大批游客以及摄影爱好者到此观赏、拍照,引起厂台地义清坐油席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导。油菜花海和紫云英花海是獭山村最具特色和美丽的观光景点。
许愿树

獭山村民对神灵十分尊敬,古树,古寺,古塔在他们的眼里都有生命和灵性,是应当尊敬的。因地测讨宽坐物光菜侵威专此獭山村民会供奉古树妈调需古环零,并且对古树许愿,将自己的愿望写在许愿带上抛上树枝祈福。红色的许愿绸带与效室善十推好战则别绿油的树叶交相辉映,在阳光的微风下轻轻拂动,别具韵味。
獭山田缘

"獭空权山田缘"是中山大学Enactus组织和珠海市扶贫办、獭山村村质汽洋降节划之民委员会合作的,致力于獭山村发展的项目。Enactus队员通过整合獭山村的资源,帮助獭山村的村民开展农家菜,体验田,户外拓展等项目,竭尽所能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过上好日子。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