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水书付过

百科

《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来自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此文叙次井然,寥寥数语,描景物如画,详略得当,情景交技创制检面出融。

  • 作品名称 游白水书付过
  • 作者 苏轼
  • 创作年代 北宋
  • 作品出处 《东坡志林》
  • 文学体裁 散文

作品原文

  游白水书付过

  绍来自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360百科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差光小铁按组代林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宋哲宗的年号。

  2.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3.白水:东北白水山,一名白水岩,在今广东增项立革场七氧赶架意城东。由于山巅有瀑布如白练,所以叫白水山。

  4.汤池:即汤泉。

  5.殆:(dài)大概,差不多。

  6.熟:使动用法。使......成熟。

  7.循跑措按露有需显:沿着。

  8.少北:稍向北。

  9.悬水:悬于山的泉水,大则谓瀑布。郦道元《三峡》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0.百仞(rè案地属引镇n):这是夸张的说法;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11.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2.辄(zhé)为:就是。辄,就。

  13.缒(zhuì)石:用绳讲哥怕者系着石头向下。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

  14.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5.倒(dào)行:顺来吗基灯能月东原路回去。

  16.甚:厉害

  17.度:越过,过

  18.击汰(tài):击水。汰,水波。

  19.掬(jū):用双手捧取。

  20.珠壁 :珠:指珍珠,壁:指技排务味论垂酸吃误模体圆形的玉。此指倒映在水中的月亮。

  21.二鼓:二更(大约晚上十点多);古代击鼓报日景画手未可渐时。

  22.食:吃

  23.余甘:橄榄的别称。

  24.顾:回头看

  25.颓然:衰老的样子。

  26.寐:睡觉。

  27.书:写下。

白话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路向东着握己刚束培论肉入圆代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最年结太使限烟对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定概跟末食数军想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悬完发美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娘元料。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

创作背景

  文章作于绍圣元年苏轼贬官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市)时所作,年五十九岁,风烛剧换受计市重支令抗亲残年,政治上失意,兄弟同窜,家来自属离散,病骨支离。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篇与《记游松风亭》作于同时同地。这是一篇写得非常优美的游记,记叙描写了他与幼子苏过游览白水山所见到的美丽景360百科色。

  文章开篇简洁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后即展开具体的描写。首先写白长律强口十入光须评交天游览所见,主要写了温泉、悬瀑和佛迹三景,描写时抓住了三景各自的特色。写温泉,着眼于水温之高:"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因为二人均在其中洗过澡,故体会甚为真切。写悬瀑,着眼于它的形态,由于瀑布高达百仞,悬瀑下的山岩有八九层凹曲,每个凹曲处都形成一个水潭,而"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通过深潭的描写进一步显示了悬瀑水冲击力之大;最后写悬瀑倾泻时"雪溅雷怒,可爱可畏",虽然只用了八个字,但把悬瀑的形态、颜色、声势和游人死路宪世松么女的感受都写到了,精练至极写佛迹,着眼于它的数量之负呼原众继吧还局多:"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接着写夜游所见,主要写山烧和到江心划船的情景。写山烧虽只用了"火甚"二字,但那火光熊熊的景象写的十分逼真:写"击汰中流"的情景虽只用了"掬弄电病珠璧"四个字,但那江月倒映粒地员仍末际父水中的美丽姿态和父子二人捧水缩培力上很袁术绍跳冲细弄影的幽雅情趣皆盎然于纸上。

  最后简写回家后饮酒、进食、醉态、失眠和写作本文的情况,作为文章的结束。

  这篇游记,全文不过一百四十字左右,却把白水山一带主要的景观和这些景观的特色都逼真地写了出来,还记了一整衣妒富天的游览过程,写出学住山皇七了游人的情趣,十分精练喜人,由此可以看出苏东坡文字技巧的娴熟高明。

名家点评

  北京大学教授周先慎《中外散文诗鉴赏大观中国古代类散文诗卷》:文章自然流畅,层次井然,同时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蒋松源《历代小品山水》:文章剪裁得当,自然成趣,颇具诗情画意。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器论执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论抓钢载头华破元丰三年(1080复东笔曾型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口五。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他督源良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电回,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