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阿夜蛾

百科

昆虫名,为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在中国,日本,印度,缅甸,南太平洋诸岛,大洋洲等地。寄主于荔枝、龙眼、芒果、柑橘、蓖麻、木薯、飞扬草等。 以幼虫食叶成映方阳势调煤限环缺刻或孔洞,啃食嫩芽、幼果及嫩茎表皮,严重的吃光。成虫吸食荔枝、龙眼、柑橘、来自芒果果实汁液。

  • 中文名称 飞扬阿夜蛾
  • 拉丁学名 Achaea janata (Linnaeus)
  • 别称 蓖麻夜蛾
  • 二名法 A. melicerta(Dmry
  • 界 动物界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1~23(mm),翅展51~54(mm),头、胸部灰黄褐色。腹部灰褐色。前翅浅灰褐色来自,基线黑色,外斜至亚中褶;内360百科线成双,黑棕色,微波浪形外斜;肾纹边界缘略白,前后端各生一黑点;中线暗褐色,波浪形外斜至4脉,后内弯;外线黑色,与中线息入妒费慢近平行,内侧具一暗褐色窄带;亚端线灰白色,波浪形,端线黑色。后翅棕黑色,基部灰褐色,中部生一楔形白带,外缘具白斑3个。

飞扬阿夜蛾

  长0.7mm,扁宁考妈直波球形,初灰绿色,杂有灰白色斑纹,渐变为灰黑色。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49~57(mm),第一腹节常弯曲成尺蠖状,第八腹节上具隆起,致第7-9腹节微连成一个峰状,第1对腹足特小,第2对略小,3货蒸~4对发达;头部褐色,每侧具6个大小不等的黄白斑,额灰色,中央生暗色纵纹;体色多变,浅红至暗红色,背线褐色,气门上线黄褐色且宽,腹面黄褐色;腹足黄色。

  长20~26(mm),褐色具白粉,头部有1对短刺。

生长习性

  广东、广西1年生4-5代,以蛹在土中或草堆中越冬。翌年3~4月羽化,5~6月、 9~10月进入幼虫为害盛期,成虫昼伏夜出,趋光特优径病植性很弱,具假死性,成虫能似卷助菜语掌需汽吸食果实汁液,多整校企把卵产在嫩叶背面,每雌可产卵250~560粒。低龄幼虫遇惊扰即吐丝下垂,受触动时,幼虫口吐青水坠地假死,老熟后吐丝卷叶,在卷叶中化蛹。

防治方法

  (1)在产卵高峰2~3天后至幼虫三龄前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90斗批河乙0倍液。

  (2)在卵孵化盛期释放赤眼蜂久种鲜垂赶协进行生物防治,每667㎡次释放1万头,隔7~10天一次,连续放2~3次。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