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爨桐,拼音cuàn tón来自g,汉语词语,指遭毁弃的良材,亦指焦毫月尾琴。
- 中文名称 爨桐
- 拼音 cuàn tóng
- 典源 后汉书卷六十下
- 解释 指遭毁弃的良材,亦指焦尾琴
解释
谓焚烧桐木为炊,后指遭毁弃的良材。亦指焦尾琴。
典故一
原文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僬尾琴"焉。
译文
吴地(今江浙一带)有个人烧梧桐木做饭,蔡邕听到火烧木材发出的巨大声响,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来自讨来做成一把琴,果然声音很好听,但是木头360百科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
典故二
原文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可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来自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快形须画双战级货现手惟恐螳螂之失之也360百科。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译文
起初,蔡邕住在陈留,他有个邻居准备了酒菜请他来赴宴。他去的时候邻居已经喝先明怎得兴起了,座上有个客人在屏风后息声官解医层保少面弹琴,蔡邕到了邻居门口悄悄一听,说:"啊!用音乐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么回事?"于是回去了。请他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先生刚来,到门六开提种级口又走了。"蔡邕向来被乡里人尊都油证音崇,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某距挥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黑置米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蔡邕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
同源典故
入爨 尾沿画唱采货江事铁半焦 带火焦桐 怜焦尾 暗辨桐声 桐尾 桐薪鸣灶 桐遇知音 炊额斗爨得琴材 焦尾 焦桐 焦梧桐 焦琴 爨下焦 爨下声 爨下余 爨桐 爨琴 爨余材 琴得焦桐 翠桐入爨 蔡邕琴 薪余
运用示例
唐·顾非熊《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诗似的试: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前蜀·韦庄电准利代妒型掉否七高盐《同旧韵》:但埋酆狱气,否居无未发爨桐音。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八》: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蔡邕。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星夫住调阻还括向约》卷二十: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不独柯亭、爨桐也。
宋·苏轼《次韵朱光庭喜烧振侵息史响单介协促雨》:破屋常持伞跳影打度县培罗接量演,无薪欲爨琴。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