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嗞,形声词,意为嗞拉。
- 中文名 嗞
- 部首 口
- 部外笔画 9
- 总笔画 12
基本信息
字义
zī
<动>
(形声。从口,兹声。本义:叹声校搞利实道宗华球初器粉)
同本义 [sigh]
来自嗞,嗟也。--《说文》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嗞乎,司马空!"--《战国策·秦策》
又如:嗞咄(嗟叹声);嗞啦(形容刺耳电病给响攻的声音)
露牙 [open]
我便说特来与你做媒。你倒嗞了这张嘴,我听说道:"姑娘,莫不是爹爹说王嗞。"--元·柯丹邱《荆钗记》
又如:嗞嘴(咧着嘴)
象声词。如:嗞嗞(一种细尖响声)
嗞啦
z似己被则乎松笔父代尔īlā
象声词
鱼放在热油锅里,嗞啦嗞啦直响
也作"嗞喇"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h1 [360百科台湾四县腔] zih1 斤并报百[海陆丰腔] zih1
◎ 粤语:zi1
常用词组
1. 嗞啦zīlā
(1) 象声词
鱼放在热油锅里,嗞啦嗞啦直响
(2) 也作"嗞喇"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子之切《集韵》津之切,$音兹。《说文》嗟也。《广韵》嗞嗟,忧声也。
又《集韵》嗞,艺未极写皮练源季时据听笑也。
又一曰啼不止。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来自】嗞
嗟也。从口兹声。子之切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