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镞,汉语二级字, 读作镞(zú),1、箭头:箭镞。 2、形容来自箭的锋利轻捷:"所为贵镞矢者,为其应声而至"。
- 中文名称 镞
- 拼音 zú
- 繁体字 镞
- 仓颉 XCYSK
- 字级 二级(6118)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镞zú(ㄗㄨˊ)
1、箭头:箭镞。
2、形容箭的锋利轻捷:"所为贵镞矢者,为其应声而至"。
青铜镞是安装在箭杆前端的锋刃部分,用弓弦弹发可射向远处。青铜镞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已出现,属最早出现的青铜兵器之一。其形制较多,主要有双翼、三翼与三棱三类,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战国时期,远射的三棱矢镞已器改成铁铤。
详细解剧站门木宜释
基本词义
● 镞zú
<名>
(形声。从金,族声。本义:箭头) 同本义 [arrowhead]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汉·贾谊《过秦论》。
来自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犬草七值牛按空指十记剂戎主教四面放箭,箭如雨点,不分玉石,可怜一国贤侯,今日死于万镞之下。"
又如:利镞(锋利的箭头)
<形>
形容箭的轻捷,应声而至 [fast-flying,swift(arrows)]
所为贵镞矢者,为其应声而至。--《吕氏春秋》
◎ 箭头:箭~。
◎ 形容箭的锋利轻捷:"所为贵~矢者,为其应声而至"。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镞【戌集上】【金部】康熙笔画:19画部外笔画:11画
《唐韵》《集韵》《韵会》ࠀ�作木切,音�。《说文》利也。《玉篇》360百科箭镞也。《书·禹贡·砺砥砮丹传》砮石中矢镞。《释文》镞,身委迫统缺胜余直某前子木反。《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集韵》或作鉃旧具纪足列直之。
又《集韵》《正韵》ࠀ�千木切,音蔟。
又《济存史集韵》侧角切,音捉。
又千ࠋ�切,音凑。义ࠀ�同。
又《集韵》昨木切,音族。与锉同。
又《集韵已如朝考婷当击数力微》测角切,音娕。锄也。谚曰:欲得谷,马耳镞。贾思勰说:或作镯。
说文解字
开茶威在管良剧制绍术 镞【卷十四】【金部】
利也。从金族声。作木切
说文解字注
(镞)利也。今用为矢鏠之族。与许不同。疑后所增字。从金。族声。作木切。三部。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表罗数由控给书写提示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