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优363,属于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非转基因水稻。评定编号:粤审稻2009012。
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2~124天,适宜广东省粤北稻作区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来自枯病。
- 中文名称 天优363
- 作物种类 稻
- 审定编号 粤审稻2009012
- 审定年份 2009
品种介绍
审定(登记)单位: 广东
选(引)育单位(人):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天丰A/恢R363
特征特性
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2~124天,比中9优207早熟2~3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穗大粒多,抗倒力强,后期熟色好。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强,开花期为中强。科高95.6~96.2厘米,穗长20.9~21.1厘米,来自每穗总粒数150~153粒,结实率76.3%~78.5%,千粒重22.9~23.3克。360百科米质未达优质标准久设石成派针功利仍多,整精米率48.6%~60.4%,垩白粒率37%~54%,垩白度20.8%~22.6%,直链淀粉23.2%~24.5%,胶稠度56~62毫米,长宽比2.6~2.8,食味品质分73~74。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8.3%,对中C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8.0%和97.4%,田间监测结果表现高抗叶瘟、中感穗瘟;感白叶枯病,对C4菌群、C5支专降证染回传销菌群分别感和中感。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0.9公斤和453.3公斤,分别比对照组合中9优207增产7.04%和1.42%,增产均未达显著水来自平,2007年其产量名列同组第二,两年其日产量均为3.72公斤,分列第一、第二位;2008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1.0公斤,与对照组合中9优207平产。
栽培要点
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制种技术要点:在连山秋季制种第1期父垂误深还变应零宗抗本与母本的播差期为-8天,即父本早播8天;第2期父本与母本的播差期为-3天,即父本早播3天。
种植区域
适宜广东省粤北稻作区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