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月福,山东平度征地纵火案主犯。
2015年3月19日上午,山东平度征地纵火案在青岛市中院普东第八审判庭公开宣判。王月福被判死刑,杜群山、李青被判无期,其余七光准星聚验识当兴四人均被判有期徒刑。
基本简介
性别 :男

籍贯:山东省莱阳市
来自出生年月:1963年9月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职务:副院长
笑久革买 从事学科领域:
一级学科:作物学 二级学科: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360百科 研究方向:作物优质高产栽卷培生理生态
荣誉称号和社会兼职:
山东省农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理事,山东省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抗旱保春管活动先进个人。
个人简历
1982.07-1986.07,莱阳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0.08-1991.03,日本山口畜产试验场研修;
1994.09-1997.07,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8.09-2001.07,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1.07-1997.09,莱阳农学请院农学系,讲师;
1997.09-2003.10,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副教授;
2003.10-200喜气围主第独件春牛打5.08,莱阳农学院农学系,教授,教研室主任;
2005.08-2007.11,莱阳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教授,副院长;
2007.11至今,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副院长;
教学工作情况
主讲来自课程
主讲本科生课程: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360百科栽培学各论。
主讲烟研究生课程: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植物衰老生理余单米蒸息似造。
指导作物栽培学与权耕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1人。
主持和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项目名称 | 起止时间 | 纸六被督乎穿项目来源 | 项目编号 | 经费总额(元) | 主持/参加 |
《作物栽培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2005-2009 | 青岛农业大学 | 3000 | 衡保 参加 | |
《作物栽培学》校A类课程建设 | 2003-2006 | 莱阳农学院 | 2000 | 参加 | |
改革《作物栽培学》实验、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 2006-2008 | 青岛农业大学 | 2000 | 参加 | |
改革实验教学提高作物栽培学教学质量 | 2005-2008 | 莱阳农学院 | 众诉1500 | 主持 | |
农学专业校级品牌专业 | 2006-2009 | 青岛农业大学 | 150随鲜大觉迅茶判针0 | 参加 | |
农学专业山东省任亮色们太定换根慢特色专业 | 2008-2009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000 | 损马方示满边飞选六第2主持 |
获奖教学成果
成答化练术突航就培意敌果名称 | 本人位次 | 奖励等级 | 奖励名称 | 颁奖单位 | 皮响厂号二算时间 |
《作物栽培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2 | 三等奖 | 教学成果奖 | 青岛农业大学 | 2009.01 |
氮肥和花后土壤含充举磁红百绍水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 指导教师 | 优秀论文 | 优秀学士论文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8.07 |
作物栽培学 | 2 | 优秀课程 | 船异著离丰校级优秀课程 | 胶已预弦征莱阳农学院 |
教学研究论文
1、农业生态学教育体系的创新设计及应用,陕西教育,2008.02
2、试探革新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与策略,陕西教育,2008.03
3、提升农业耕作与生态研究方向,促进作物学科建设,长春理工流计法装需居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4
4、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新形势下烟草专业人才需求变化与培养对策,青岛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8.12
科研工作情况
学术成就概述
自1986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麦和花生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山东省科技厅等项目20余项。主要业绩:一是通过旱作冬小麦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探明了旱作小麦高产超高产的生态学、形态学和生理学爱动哪刚优好车急么盾四基础,丰富了作物栽培学学历微节科的理论,形成的旱地小麦肥料早施深施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为山东省主推技术,在山东、河北等省进行大面积推广,多年多点创出旱地小麦亩产6义京减请许她00Kg以上的高产示范田,累计推广面积达1亿亩以上,增产小麦40亿Kg以上,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二是在小麦品质生理和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成绩突出,从小麦碳、氮两大代谢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品质和产量形成的机理,探讨了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措施等对小麦品质和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和机制,为小麦优质高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配套保优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选育出3个被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旱地小麦品种(鲁麦17号、莱农8834和青麦6号)。科研成果:"小麦品质生理和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于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位);"旱地小麦肥料早施深施节水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于2007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位);"小麦品质生理及山东品质区划和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于2005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4位);"冬小麦旱作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于2006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位);"优质耐旱冬小麦新品种莱农8834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于1999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位);"旱地小麦高产需水特性与配套技术研究"于2000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位);"广适性冬小麦新品种鲁麦17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于1996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4位),另外获得山东省教育厅、农业厅等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发表在2002、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的两篇论文位居高被引频次论文前列,参编教材和专著10余部。2003年获山东省"九五"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先进个人。2009年获得山东省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抗旱保春管活动先进个人。另外,近几年还开展了花生、中草药方面的研究,"莱阳沙参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及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于2007年获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位)。2003年以来每年均被评选为青岛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 起止时间 | 项目来源 | 项目编号 | 经费总额(万元) | 主持/参加 | 位次 |
胶东半岛小麦超高产节本增效技术模式 科技部 | 2004-2006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40 | 第2主持 | 2 | |
胶东丘陵小麦高产稳产节本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 2007-2009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50 | 第2主持 | 2 | |
环境协调型旱作节水农作制度研究 | 2007-2010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 20 | 第2主持 | 2 | |
出口创汇型菜田轮作换茬新型农作制研究与示范 | 2008-2010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 | 200803028 | 10 | 主持 | 1 |
春花生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 2008-2010 | 山东省科技攻关 | 2008GG10009003 | 10 | 主持 | 1 |
"花生优质安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子课题"春花生超高产(600kg/亩)生育规律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 2006-2010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40 | 第2主持 | 2 | |
花生产业体系科学家岗位 | 2008-2013 | 科技部农业部 | 350 | 第2主持 | 2 | |
高产优质多抗花生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研究 | 2005-2008 | 山东省科技厅 | 20 | 第2主持 | 2 | |
高产优质多抗花生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研究 | 2006-2008 | 山东省科技厅 | 15 | 第2主持 | 2 | |
高产优质多抗花生新品种培育 | 2007-2009 | 山东省科技厅 | 15 | 第2主持 | 2 | |
高产优质多抗花生新品种培育 | 2008-2010 | 山东省科技厅 | 10 | 第2主持 | 2 | |
小麦-玉米周年生物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08-2012 | 青岛科技局 | 5 | 第2主持 | 2 |
获奖科技成果
成果名称 | 位次 | 奖励等级 | 颁奖单位 | 时间 |
山东省小麦中产变高产模式与最佳栽培技术规程的研究 | 10 | 二等 | 山东省政府 | 1991 |
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鲁麦17号 | 5 | 审定 | 山东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 1990 |
广适性冬小麦新品种鲁麦17号的选育及应用 | 4 | 二等 | 山东省教委 | 1994 |
广适性冬小麦新品种鲁麦17号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 4 | 三等 | 山东省政府 | 1995 |
棉花黄萎病致病性变异的遗传基础与致病型鉴定新技术研究 | 3 | 三等 | 山东省政府 | 1996 |
优质耐旱冬小麦新品种莱农8834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 1 | 三等 | 山东省政府 | 1999 |
旱地小麦高产需水特性与配套技术研究 | 3 | 三等 | 山东省政府 | 2000 |
冬小麦硅钾配施效应的研究 | 2 | 一等 | 山东省教育厅 | 1999 |
小麦品质生理及山东品质区划和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 4 | 二等 | 山东省政府 | 2005 |
小麦品质生理和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 4 | 二等 | 国务院 | 2006 |
旱地小麦肥料早施深施节水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 3 | 一等 | 青岛市政府 | 2006 |
旱作冬小麦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 3 | 二等 | 山东省政府 | 2006 |
旱地小麦肥料早施深施节水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 3 | 二等 | 教育部 | 2007 |
莱阳沙参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选育及规范化生产技术研究 | 2 | 二等 | 山东省教育厅 | 2007 |
科研论文
(代表本人学术水平的论文,20篇左右,包括外文)1、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availability at post-anthesis stage on grain nutrition and quality in strong-gluten winter wheat,Comptes Rendus Biologies,2009.03
2、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生态学报,2008,28(9):4396-4404
3、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生态学报,2008,28(10):4896-4901
4、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衰老及粒重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1):2388-2393
5、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中国农业科学,2003,36(5):513-520
6、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2,35(9):1071-1078
7、氮素营养水平对冬小麦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作物学报002,28(6):743-748
8、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有关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及其效应,作物学报,2003,29(1):75-85
9、高低肥力土壤小麦基施和追施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作物学报2003,29(4):491-495
10、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1868-1872
11、施氮量对花生叶片蔗糖代谢及产量的影响,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4):456-459
12、施氮量对不同类型花生蔗糖合成及产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2):398-402
13、应用亲缘关系指数分析山东省不同年代主栽花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1):46-50
14、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氮代谢特性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6):1035-1041
15、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小麦根系氮同化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1):39-44
16、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和核酸代谢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2):178-183
17、不同水分处理对耐旱性不同小麦品种旗叶衰老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2,22(2):303-308
18、不同施肥水平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和地上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3,23(3):417-421
19、小麦开花后旗叶中蔗糖合成与籽粒中蔗糖降解,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2,28(3):235-240
20、追氮时期对小麦旗叶中蔗糖合成与籽粒中蔗糖降解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2,35(7):771-776
主编、参编学术著作
著作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位次或职责 |
实用种子检验技术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3 | 参编 |
作物育种学总论 |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1993 | 参编 |
作物育种与良种繁育 |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1993 | 参编 |
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与栽培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1 | 第二主编 |
小麦节水节肥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 参编 |
北方特用经济作物栽培学 | 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 | 2002 | 参编 |
节水高效农业理论与技术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4 | 参编 |
品种环境措施与小麦品质 | 气象出版社 | 2004 | 参编 |
现代小麦栽培科学及其发展展望 |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4 | 参编 |
中国专用小麦育种与栽培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6 | 参编 |
山东小麦遗传改良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7 | 参编 |
节水农业在中国 | 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 | 2007 | 参编 |
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 | 金盾出版社 | 2009 | 第二主编 |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