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角斑病

百科

黄瓜角斑来自病是黄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在田间与黄瓜霜霉病混合发生,病斑比较接近,有时容易混淆,但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几个多角形水渍状病斑,而细菌根节性角斑病在叶片背面产生针状水渍状病斑,往往几十个病斑同时发生。病情发生趋势没有霜霉病迅速,对黄瓜生长影响没有霜霉病严重。

  • 中文名称 黄瓜角斑病
  • 病原 Pseudomonas

症状

  最初,在真叶上出现极小的茶色小点,小点逐步扩大,变为黄褐色,形成直径3mm左右的从叶脉包围的多角形病斑。这时来自,病斑周围黄变,形成黄色晕环。360百科然后,病斑逐渐变成白色,脆而易碎。

病原

  病原菌Pseudomonas由叶片及果实的气孔和伤口处侵入发病,常被雨水溅起向四周传播。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种子带菌率2-3%,病菌由叶片或瓜条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进入胚乳组织或胚幼根的外皮层,造成种子内带菌。此外,采种时病瓜接触污染的种子致种子外带菌。且可在种子内存活1年,土壤中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3-4个月,生产上如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子叶发病,病菌在细胞间繁殖,棚室保护地黄瓜病部溢出的菌脓,借棚顶大量水珠下落,或企需核林仍旧察常图吧学结露及叶缘吐水滴落、飞溅传播蔓延,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露地黄瓜蹲苗结牛石超束后,随雨季到来和田间浇水开始,始见发病,病菌靠气流或雨水逐渐扩展开来,一直延续到结瓜盛期,后随气温下降,病情缓和。发病温限 10-30℃,适温24-28℃,适宜相对湿度70%以上。塑料棚低温高湿利其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相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小时,叶片上病斑大且典型见风争脸;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含酒然极冲陈优承许小时,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田间浇水次日,叶背出现大量水浸状病斑或菌脓。有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发生和流行。

治方法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果实和茎蔓。叶片染病后,先呈淡绿色水浸状斑点,渐呈问未广践善为根间黄褐色、淡褐色、淡来自黄色、灰白色、白色,因受叶脉限制叶背面病斑呈多角形。潮湿时叶背病斑外有乳白色菌脓,干燥时呈白色薄膜状或白色粉末状,质脆易穿孔。

  茎、叶柄、卷须染病后,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成短条状,湿度大时也有菌脓360百科,严重者病部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后表层留有白痕。

  果实上病斑初呈水浸状圆形小点,扩展后为不规则的或连片的病斑,病斑溃裂,溢出白色菌脓,并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而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

  防治措施 :

  1. 农业防治:肥料不足时和老化植株易发病。种子要消毒,病叶、病株应及时剔除并烧毁。

  2.药物防治:常用药剂有5%DT(琥胶肥酸铜)500倍液、72%农态体护让化放用链霉素4000倍液、77%高怕可杀得1200倍液或75%达科宁50克加72%农用链霉素15克对水15公斤喷雾,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每隔4~5天喷药一次,连喷3~4次、防效可达90%以上底着机评农的春著盾培宣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