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易斯拐点是社会学名词,1968年由Lewis提出。和人口红利相反。
- 中文名称 路易斯拐点
- 外文名称 Lewis turning point
- 提出者 Lewis
- 损害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
- 提出时间 1968年
背景故事
1968年,经济大师Lewis提出著名的路易斯拐点论。指出对于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初期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因为第二三产业不发育,农村集结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人均生产力低下,收师安李七扩白益甚微,生活贫困来自。因此只要城镇就业的收益略高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将源源不断向城镇流动,从而使城镇就业市场始终是供给严重过剩的状态。资院成方只要提供的工资略高于农业收益360百科,就不愁招不到人。这样,工人的与日认于失国元类感工资始终很低,仅仅略高于农业收益而已。于草士文影缩等是,工资十年不涨也就不交合项酒独缩座压巴足为奇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新增就业人口赶不上增加的用工需求,就业形势开始向供不应求转变。这数水烈目厂个区间,就是著名的路易斯拐点。之后如果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劳动力短缺就开始出现,工人在劳资博弈中开始处于优势地位,工资待遇开始有可观的提升。
劳动力价格的意定单案仅激建大幅上涨严重损害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从而迫使产业升级加速。这一点在1991-1996年的韩国体现得尤为明显。这短短五年间韩国LT1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从4.17跌落到1.47,LT2产品从1.73降到0.93,表明已经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不过我感觉韩国的这种跌落实在太快了,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失业率的回升。
产生经过
威廉·阿瑟·刘离位圆似干易斯认为,在一国发展初期存在二化尽刻范队依学杨掉振井元经济结构,一是农业传统经济,一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工业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一方面是工业不断扩张,另一方面是日益萎缩的农业传统经济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由威船降劳失若六后杆于现代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高出农业,可以支付的薪金也远远高于农业收入,只要工业部门对这些从农村来的民工能够提供足以维持其生存的最低工薪,他们就古省考胞吗会滚滚而至,为工业部门供应无限的廉价劳动力。
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剩余变为短缺,相应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开始向上倾斜,劳动力工资调均宜装水平也开始不断提高。经济学把联接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交点称为"刘易斯转折点"。
1972年,序刘易斯又发表了题为《对无限劳动力的反思》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刘易斯提出了两个转折点的论述。当二元经济发展由第一阶段转变到第二阶段,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变传吃单为短缺,此时由于传统农业部门的压力,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开始上升,第一个转折点,即"刘易斯第一拐点"开始到来;在"刘易斯第一拐点"开始到来,二元经济发展到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的第二阶段后,随着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剩余进一步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现代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足以超过人口的增长,该部门的工资最终将会上升。
当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边际产品相等时,也就是说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大体相当时,意味着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整个经济--包括劳动力的配置--完全商品化了,经济发展将结束二元经济的劳动力剩余状态,开始依接刘请汽转化为新古典学派所说的一元经济状态,此时,第二个转折点,即"刘易斯第二拐点"开告甚始到来。显然,"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与"刘易斯第二拐点"的内涵是不同的,都具有标志性的象征意义,前者的到来为后者的实现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但后者的意义是决定性的。对事否块秋照"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中的三阶段划分,该模型中从第一阶段转化到第二阶段的过渡点即为 "刘六按谓球很之易斯第一拐点",该模型中从第二阶段转化到第三阶段的过渡点即为"刘易斯第二拐点"。
与人口红利
与"路易斯拐点"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态声如倒左宜的要素价格。对于很多发展中国金家而言,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这一点,在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中也表现得较为明显。
而"刘易斯拐点"与"人口红利"之间似乎有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前者的显现,往往是"人来自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一个前兆。发展中国家面360百科临的"拐点"更多的是指 "初级劳动力"领域,相对应的,以技师、技工为代表的"中级劳动力"数量却越来越不足(大学本科生以上的"高级劳动力"倒是在增加,但质量并不乐观),这更加加剧了未来发展的风险。
并非所有的国家都会经过"刘易斯拐点",它更多涉及人口存量结构的改变,而人口红利拐点关注人口年龄分布结构的变化,是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必须经过的,其更多涉及人口增量结构的改变。具有二元经济的国家,一般首先经过"刘易斯拐点",但是经过"人口红利拐点"的时间则有所差异。
日本在20世纪60 年代末通过"刘来哪看攻土歌黄没易斯拐点",90 年代遭遇人口红利拐点;韩国在 80 年代通过"刘易斯拐点",至今仍在享受人口红利,预期在 2015 年通过"人口超县画田轻刻需应红利拐点"。而中国经过"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拐点"的时间颇为接近,前后相差10 年,因此面临协呀供言的劳动力供给压力更大;不同于日韩收入分配缩小之四波晶玉后才遭遇"人口红利拐点",中国是先到达"人口红利拐点",也就是未富先老。
主要影响
"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拐点"对经济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二者都将展击顺适让导然移抬高劳动力供给价格,劳动者工资的上涨将推动价格中枢的上升,劳动力供给充分条件下的低通胀、高增长态势将不可持续;
第二,劳动力供给的紧张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越卷空鱼过拐点后经济增长中枢将出现系统矛学收性下降;
第三,劳动力供给约束将改善国民收绝配法手胞制轴讨够特酒入的分配形式,劳动报酬占比上升,从而带动消面加费兴起;
第四,消费上升将导致储蓄下降,投资增速将出现下降,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投资转向消费;
第五,收入分配将更趋合理,贫富差距缩小。
第六,从日本的经验来看,其经历"刘易斯拐点"之后,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利润率也曾出现系统性下移。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