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百科

《当代中国课随商温又程与教学论研究》内容简介:"课程与教学论"是北京师范大来自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降电硕士研究生的学位专业课,目的是要培养360百科学生能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基本概念、适告台基本原理,了解"课航亮供未独最程与教学论"学科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自觉关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重大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 中文名称 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 作者 丛立新
  •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1日
  • ISBN 9787303109692

图书信息

重雨严  书 名: 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作 者:丛立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6来自月1日

  ISBN请职: 9787303109692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元

图书目录

  上篇 当代中国课程与教学论中的基本概念

质复我呢太么架胞  一、教学

  1."教学"的语言分析--兼述教学论和课程论之争论(杨龙立潘丽珠)

  2.教学个候密概念的形成及意义(丛立新)

  3.现代教学研脱门理明别航句守论的概念、性质及研究对象(蔡宝来王嘉毅)

  4.也谈现代教学论的概念、装他入林沿氢击鲁性质及研究对象--与蔡宝来、王嘉毅商榷(李瑾瑜徐继存)

  5.教学概念的形成及意义(丛立新)

  识防终二、学生

  1.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吴康宁)

  2.儿童教育的出路(刘晓东)

  3.试论教学认识的本质(张华)

  4.论学生的需要--兼与张华《我国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建》演讲的商榷;再论学生的需要--兼作对现阶段合理对待学生需要的建议(谭斌)

  5.儿童·孩子·学生(郭华)

  6.皮亚杰理论对教学认识论研究的启示(裴娣娜)

  三、知识

  1.知识转360百科型视野中的基础教育改革(石中英)

  2."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钟启泉)

  3.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王策三)

  4.我的教学本质观(廖哲勋)

  5.建构知识意味着什么(肖川)

  6."重质轻知"促进素质教育(程孝平吴贻春)

  四、教学评价

  1.由甄别选拔到促进发展: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曾继耘)

  2.评价改革及其反思(丛立新)

  3.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促进者(王本陆骆寒波)

  4."取消分数"抑或"奖励分数"--以评分制为焦点的现代教学评价改革比较研究(余文森)

  5.台道燃据站将原边迫游廉价表扬可以休矣(翟运胜)

  6.廉价表扬有何不可(李永高)

  五、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本质新探(蒲心文)

  2.教学认识论(邹有华)

  3.教学本质问频发浓故传余很它书首毫题的比较研究(李定仁张广君)

  4.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叶澜)

  5.教学认识论:黑张盟几换院研能被取代还是发展(王本陆)

  6.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冯建军)

  7.研究教学认识的社会性是教学论的重要任务(郭华)

  8.本体论视野中的教学与交往(张广君)

  9.教学意味着"生活"(迟艳杰)

  10.教学认识论三题(王本陆)

  中篇 关于课程与教学中的基本关系再认

  一、师生关系

  1.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王策三)

  审但倒头洲志督学2.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夜井示娘每派秋红运动--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几点疑议(张连捷张启航)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号院需程如跑质疑--教学主体再认识(丁钢)

  4.对近年来教缺龙大重宁渐接千进识育主体问题论争的意见(陈信泰孙振东)

  5.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审封低少反企金生铉)

  6.教学主客体关系的层次分析(和学新)

  7.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孙喜亭)

  8.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吴康宁)

  9.平等与主导--师生关系的两个视角(丛立新)

  10.试论教学认识的本质(张华)

  11."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钟启泉)

  二、接受与发现

  1.略论只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性质(陈佑清)

  2.其实有很多误解:接受式学习再认识(吴永军)

  3."重建学习概念"辨(刘硕)

  4."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钟启泉)

  5.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与钟启泉教授商榷(吴亮奎)

  6.讲授法及其改革(余文森)

  7.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丛立新)

  8.试论教学方法的理智传统(张华)

  9.教学认识方式优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王本陆)

  三、教学与生活

  1.论教育学中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谭斌)

  2.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叶澜)

  3.学生生活改造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郭华)

  4.教学意味着"生活"(迟艳杰)

  5.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郭华)

  6."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郭元祥)

  7.论学生的需要--兼与张华《我国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建》演讲的商榷(谭斌)

  8.试论教学认识的本质(张华)

  9.回归生活的教学论:重心位移和主题预设(蔡宝来王立国)

  10.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张传遂)

  11.教育何以促进人的幸福(孙振东)

  下篇 课程与教学改革哲学

  1.基础教育改革哲学刍议(王本陆)

  2.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靳玉乐艾兴)

  3.对《靳文》有些观点,不敢苟同(马福迎)

  4.坚持马克思主义保证课改方向(罗槐)

  5.课程改革中,两种教育观应有正确的选择(崔国富)

  6.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争鸣(王本陆)

  7.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钟启泉)

  8.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叶澜)

  9.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特殊场域(吴康宁)

  10.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王策三)

  敬启著者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