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娜刺蛾,Narosoideus flavidorsal告形味个留斯笔苏is,为鳞翅目刺蛾科娜刺蛾属的一种昆虫。中国各果产区都有分布。
- 中文名称 梨娜刺蛾
- 拉丁学名 Narosoideus flavidorsalis
- 别名 梨刺蛾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4~16毫米,翅展29~36毫米。黄褐色。雌来自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羽毛状。胸部背面有黄褐色鳞毛。前翅黄褐色至暗褐色,360百科外缘为深褐色宽带。前缘有近似三角形的褐斑。后翅褐色至棕褐色。缘毛黄褐色。

卵
扁圆形,白色。数十粒至百余粒排列成块状。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2~25毫米,暗绿色。各体节有4个横列小瘤状突起,其上生刺毛。其中前胸、中胸和第六、第七腹节背面的,对突每松依齐据川刺毛较大而长,形成枝刺,伸向两侧,黄褐色。
蛹
黄褐色,体长约12毫米。
茧
椭圆形,土褐次长士车脸益严兵他色,长约10毫米。
种群分布
中国各果产区都有分布。寄主范敌兵无讲去存迅合镇总围:梨、苹果、桃、李、杏、樱桃等。以幼虫为害枣、核桃、柿、枫杨、苹果、杨等90多种植物,可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或仅席留叶柄、主脉,严重影响树势和果实产量。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以前蛹越冬,翌春化蛹,7~青班乡元8月份出现成虫;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产卵于叶片上。幼虫孵化后取食叶片,发生盛期在8~9月份。幼虫老熟后从树上爬下,入土结茧越冬。在正常管理的果园,梨娜刺蛾的发生数量一般不大,在管理粗规活老知属权京温条放的梨园,有时发生较多。
寄主范围
梨、苹果、桃、李、杏、樱桃等。外形与迹银纹刺峨近似,但触角双栉形分枝到末端 ( 后者分枝仅到基部1/3);全体褐黄色;前翅外线以内的前半部褐色较浓,后半部黄色较显,其中lb脉暗褐色,外缘较明亮,外线清晰暗褐色,无银色端线。以幼虫为害枣、核桃、柿、枫杨、苹果、杨等90多种植物,可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泂、缺刻或仅留叶柄、主脉,严重影响树势和果实产量。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1.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
2.黑光灯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 生物防治:秋冬季 摘虫茧,放入纱笼,保护和引放寄生蜂;用每g含孢子100亿的白僵菌粉0.5~1kg,在雨湿条件下防治l~2龄幼宗流液秋苦构居灯帮也贵虫;紫姬蜂、寄生蝇
4. 药剂防治:幼虫来自发生期及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50 %马拉硫磷乳油、25 %亚胺硫磷乳油、50360百科%杀螟松乳油、30%乙酰甲胺磷乳油、90%巴丹可湿性粉剂等900~1000倍液。此外还可选用50%辛需支称且倒硫磷乳油14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5000倍液、2国星实目夜.5%鱼藤酮300~4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500~2000倍液。
农业防治
结合整枝、修剪、除草和冬季清园、松土支尼肉正愿别处减等,清除枝干上、杂草中的越冬虫拿送财盟依体,破坏地下的蛹茧,以减少下代的虫源。
物理防治
利笑角经再杀在苗击制流传用成蛾有趋光性的习性,可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在6-8月掌握在盛蛾期,设诱虫灯诱杀成虫。
药剂防治
求径对虫口密度较大的果园,在各代幼虫盛孵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喷洒,或结合防治其他食叶害虫,实行兼治即可。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