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皮蓟马

百科
昆虫名,属缨翅目,管蓟马科。小麦皮蓟马为害小麦花器,灌浆乳熟时吸食麦粒浆液,使麦粒灌浆不饱满。严重时麦粒空秕。还可来自为害麦穗的护颖和外颖,颖片受害后皱缩,枯萎,发黄,发白或呈黑褐斑,被害部极易受病菌侵害,造成霉烂、360百科腐败。
  • 中文名称 小麦皮蓟马
  • 拉丁学名 Haplothrips tritici Kurdjumov
  • 别称 小麦皮蓟马
  • 界 动物界
  •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形态特征

成虫

  黑褐色,体长1意官和劳般力几孙样够.5~2毫米,翅2对,边缘均有约获见停家海被斯长缨毛,腹部末端延长成管状,叫做尾管。

  乳黄色,长来自椭圆形,初产白色。

若虫

  无翅,初孵淡黄色,后变橙红色,触角及尾管黑色。

  前蛹及伪蛹体长均比若虫短,淡红色,四周生有白毛

发生规律

  小麦皮蓟马一年发生-代,以若虫在麦茬、麦根及晒场地下10厘360百科米左右处越冬,日平均温度8℃时开始活动,约5月中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成虫,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羽化后大批成虫飞至麦株,在上部叶片内侧、叶耳、叶舌处吸食液汁,逐渐从旗叶叶鞘顶部或叶鞘裂缝处侵入尚未抽出的麦穗,破坏花器,复钢给写殖头古某律一旗叶内有时可群集数十至数百头成虫,当穗头抽出后,成虫又飞至未抽出及半抽出的麦穗内,成虫为害及产卵时间仅2-3天。成虫羽化后7~15天开始产卵,多为不规则的卵块,被胶质粘固,卵块的部位较固定,多产在麦穗上的小穗基部和护颖的尖端内侧。每小穗一般有卵4~55粒。卵期6-8天,幼虫在 6月上中旬小麦灌浆期,为害最盛。7月上中旬陆续离开职区南唱若它胞麦穗停止为害。

  小麦皮蓟马的发生程度与前作及邻作有关,凡连作麦田或邻作也是麦田,则发生重。另与小麦袁团同复音战矛门生育期有关,抽穗期越晚为害越重,反之则轻。一般早熟品种受害比晚熟品种轻,春麦比冬麦受样坏历田证受儿害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①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

  ②适时早播,早熟品种在不影响产量情况下,要进行适时早播,错过为害盛期;

  ⑧秋后及时进行深耕,压低越施东脸永磁声冬虫源。清除晒场周围杂草,破坏越冬场所。

化学防治

  在小麦孕穗期,大批蓟马飞至麦穗产卵为害,此时是防治成虫的有利时期。小麦扬花期是防治初来自孵若虫的有利时期。可用40%乐果乳油工500倍液,或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用90%晶体敌百虫,或用50%片行马拉硫磷20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75公斤。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