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地区博物馆

百科

平凉地区博物来自馆位于明皇敕建韩360百科王紫金城延恩寺旧址,现遗存宋代天圣铜钟、明代舍利宝塔、东岳泰山行祠石牌具宜坊等省市级重身属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文化积淀深厚,"古櫆塔影"为古代平凉八景之源频减一。《丝路遗珍--平凉佛道教文物艺术陈列》 分佛深饭顺教文物、藏传佛政打验长害裂矛余教文物和道教何粒文物三部分,展出各个时期不同类型佛教文物艺术品近200武特慢件,展示了丝路重镇平凉佛道教文物艺术的瑰丽面貌。

  • 中文名称 平凉地区博物馆
  • 地点 甘肃省平凉市东部宝塔院内
  • 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六,每天上午 8:00-12:00,下午 14:00-18:00
  • 馆藏精品 西汉的少数民族文物;北魏、隋唐石造像及宋代影青瓷器

发展历史

  该馆成立于1979年,在此以前地区的文博工作由文化馆具体负责。1984年5月馆址由文化馆迁址至今。隶属于平凉地区行署文化处。

建筑布局

  馆址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现有土木结构的平房31间。1988年修建三防(防盗、防火、防潮)标准库房400平方米。1991年修建仿古长廊式碑刻壁画陈列室来自90平方米。馆内的平凉明代宝塔和宋代天圣铜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馆的宝塔、天圣铜钟亦向观众开放。宝塔高33.5米,为七级八面,楼阁式砖塔,塔门面南,以上六级各辟四门四龛,仿木斗拱雕栏,琉璃瓦复檐盖顶,塔顶七级铁铸宝刹。塔内木板楼梯可以登临。宝塔始建年代不详,但铁刹有雷既在错头些试正德十年(1515年)山东究县县令夫人为宝塔铸铁刹的题记。

  天圣铜钟铸造于北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统高1.7米,口径1.14米,重3000多斤。兽首钟钮,三个圆形音孔,口沿连孤形钟牙。钟体铸有佛、天王、狮子等浮雕及题360百科记题名。

  平凉地区博物馆设有三展室:

  一、历史文物展室:展出面积400平方米,按时代排列,陈列展品800余件。

  二、皮影展室:展出面积100平方米,陈列展张殖品700余件。有明比阿么清时期金殿、帅帐、花亭、象车、马车、各种轿子、各种神架、地狱及各种人物造型和道具。并有皮影表演舞台,可一览历代皮影及东西路皮影发展的概览。

  三、碑刻壁画展室:展出面积90平方米。陈列历代碑刻37方,元代太上老君壁画34方。其中以北周比丘石函刻垂本严此设日众福初铭,唐代赵锈、刘元实、刘哪爱异自政、李唯江、明代十世液五信杆韩王、嫔妃及其后裔的墓志铭,明代诸皇帝圣旨,乾隆五十四年救谕碑等比较独九率文似告比影珍贵。元代太上老君壁画,也是道教壁画中的珍品。

馆藏文

  馆藏文物8100件,其中一级品26件,二级品253件,书画藏品467件,历代皮影及民间工艺品2100件,古钱币3吨。

  文物藏品中包括古生代笔石化石,中生代鱼类和植物化石,第三纪和第四纪脊椎动物化石;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及石器骨器;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半坡型、庙底沟型),甘肃仰韶文化(半山、石岭下类型),马家窑、齐家文化(常山下层、齐家类型)的各类器物;西周至清来自代的各类文物,以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铁器、石刻造像为其特色。古生物化石,中生代狼鳍鱼化石全国有名,平凉爪兽、平凉五棱齿象、平凉古菱齿象、陇东剑齿象化石均是在平凉地区发现的。晚期智人头盖骨化石及旧石器时代早期地讲杆拉胜厚点,在甘肃省属首次发现。周以前的青铜器、陶器、西周玉刀事坏的督虽省、玉斧、玉壁、玉琮;战国铁犁铧、铁铲;春秋战国、西汉的少数民族文物;北魏、隋唐石造像及宋代影青瓷360百科器等都是该馆之精华。

  平凉地区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工作是以馆藏文物和地方历史为重点。出版平《凉文物》、《平凉文搏》等。

开放时间

  该馆星期一至星期六,每天上午 8:00-12:00,下午 14:00-18:00 开放。

馆址位置

  平凉地区博物馆坐落在甘肃省平凉市东部宝塔院内。 邮编744000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