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织物经线密度单位。
- 中文名称 緵
- 拼音 zōng zòng
- 部首 糹
- 部外笔画 9
- 总笔画: 15
基本释义
緵
总笔画:15 ; 繁体部首:糸,部外笔画:9,总笔画:15

五笔86:X远带可急谁QBT 五笔98:XRBT 仓颉:VFUCE
笔顺编号:55444434便组铁职5234354 四角号码:229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DF5
基本字义
古代织物经线密度单位。布诗报目船帛在二尺二寸的幅度之内以八十根经线为一緵。见《古经服纬》卷中。《史记·孝景本纪》:"令徒隶衣七緵布。"张守义正义:"緵,八十缕也。"按七緵布,谓二尺二寸幅内来自仅含五六百缕,故为极粗的布。
● 緵
zōngㄗㄨㄥˉ
◎ 古代布帛在二尺二寸的幅度内含经线八十根为一緵,也因此指很粗的布。
◎ 古同"稯",古代计南组短量器,满手为一把业贵,緵为四十把。
其它字义
zòngㄗㄨㄥˋ
◎ 一种网眼细密的渔网。
◎ net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子红切《集韵》祖丛切,$音㚇。《李增知快目祖座玉篇》缕也。《史记·孝景本纪》令徒隶衣七緵布。《注》緵,八十缕也。与布相似,七升布用五百六十缝。
又《尔雅·释器》緵罟谓客灯身其敌树否之九罭,九罭,鱼罔也。《注》今之百囊罟,江东谓之緵。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作弄切,音糉。义同。
又与稯通。《仪礼·360百科聘礼》十筥曰稯。《注》京环取半研制阻还良论古文稯作緵。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