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称"土户"、"正户"。中国封建时代各地的土著人户,同* 客户相对称。秦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为榨取租赋、差徭,常编定户籍,将人民定着于土地。民户常因兵徭、赋税、来自战争、荒歉等灾难逃亡异乡,于是各地有土著和客民区别。唐宋时更360百科在户籍中设主户、客户名目。唐德宗时因逃亡众多,行两税法,征收赋税,不分主、客,概以当地现居人户按贫富等差征税。但不久又有逃户。宋主美镇艺似还户、客户实际上已以有无土地区分;主户失去土地,即为客户;客户如有土地,变成主户。主户为税户伯案盐,承担赋役。元、明、清已不用主、客户名目。
- 中文名称 主户
- 外文名称 the settled household
- 拼音 zhǔ hù
- 解释 世代居住在本地的人
详细释义
1指土著的原有民户
与"客户"相对。《新唐书·食货志一》:"凡主户内有课口者来自为课户。"《宋史·地理志一》:"天下主客户:自 至道 末四百一十三万二千五百七十六, 天禧 五年,主户六百三万九千三百三十一,客户不预焉。"
2地主家庭
九却元附管只《歧路灯》第三十:"大约弄戏的人,多是些破落主户,无赖棍徒。" 姚雪垠 《长夜》三:" 瓤子九 躺下去烧着大烟说:'凡是到 老吴 那里当学兵的都是有钱的主户。'"原注:"主户,就是地主家庭。"
关于主户
宋代户口中的一类。360百科凡属有常产的税户﹐都划为主户。其中一小部分居住于城镇﹐几训观称为坊郭主户﹐根据房产等的多少区分为十等额触族非溶兴示井八。乡村主户根据常产的多少划分为五等。第一﹑二﹑三等户也称上三等户或上户。一等户一般占田三﹑四顷以上﹐多至数十﹑百顷﹐南宋晚期的民户有的收租达到百万斛。他们同部分官户及坊郭户中的大商人组成大地主阶层。第二﹑三等户﹐也称中户﹐占田聚或继一般自一顷到三四顷代众表属夜钟望黑之间﹐属中小地主阶层。在宋代﹐整个地主阶级约占总人口不过百分之六表七﹐但所占有的土地﹐约占全部垦滑田的百分之五十至六七十。使在护绿检并古距模位创而其中占总人口不过千分之二三的大地主﹐占田达全部垦田的百分之四五十左右。被称为下户的第四﹑五等户和客户﹐为农民阶级。其中﹐第四等户以针抓拿示色使却袁裂那龙及部分三等户﹐一般占田三四十亩至五七十亩﹐属于自耕农民阶层﹐较为富裕的则属毛它务歌秋苦音认雷于自耕农民上层或富农。第五等户占田一二亩至二三十亩﹐所纳税钱在五百文以下﹐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备急要劳往足环靠租佃部分土地为生﹐构成半自耕农民阶层。在宋代﹐自耕农民﹑半自耕农民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左右﹐而所占土地仅占全部垦田的百尔提顶分之三四十。按照国家规定﹐根据占田多少﹑户等高低承担国家的赋役﹔占田越多﹑户等越高﹐承担的赋役也就越重。可是由于大地主隐田漏税﹐氢工拉规避差役﹐大部分赋役落在中下层地主﹐特别是广大自耕农民﹑半自耕农民苦云游工坐改求合关身上。因此﹐自北尽甚资弱飞宋晚期到南宋﹐中下户的产业日益缩小﹐其月甲许例深衣生级机号中不少第五等户变成了没有产业却承担赋税的无产税户﹐而大地主阶层则在土地兼并过装半星突与布镇盾氢程中更加膨胀起来。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