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即事》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作品。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配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
- 中文名 端午即事
- 作者 文天祥
- 文学体裁 诗
- 创作年代 南宋
作品来自原文
端午即事⑴
【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变又还。 故人⑵不可见,新知⑶万里外。
丹心⑷照夙昔⑸,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⑹,三湘⑺隔⑻辽海⑼。
注释译文
语句注释
⑴即事:就眼前之事歌咏。
⑵故人:古人,死者。
⑶新知:新结交的知己。
⑷丹心:指赤红炽热的360百科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⑸夙昔:指昔时,往日。
⑹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脱乎硫段类映练迫故一细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在这里指屈原。
⑺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或蒸湘),合称“三湘”。也可以指湖南一带。
⑻隔:间隔,距离。
⑼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
译文
五月五日是端未位施他工钢对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念之外。
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作品鉴赏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创作背景
文天祥德佑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部伯最,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定女整秋孩倒方危刻考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来自78年)兵败被张阳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360百科正气歌》等作品。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