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回到历史

百科

增织从形式回到历史》来自是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 中文名 从形式回到历史
  • 定价 36.00元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小仪
  • 出版时间 2010-5-1

内容简介

  不同于一般的文论史和教材类著作,它包含了作者多年研究文学理论的心得体会。本书立论新颖,观点独特,论述详尽,涉及题材广泛。从文艺的根本问题到各个文学学科的体制建构,这部著作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作者在如粮作控犯选船游坏下几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一、提出在中国流行的普遍主义的文学性概念是现代性认同的产物,而文学作为转喻是社会历史文化实践的能指。

  二、从上述现代性认同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文学批评、比较文学研究、英国文学研究等学科的意识形态性。

  三、吸收詹明信有关形式主义和历史主义相结合的文艺思想,在文学研究中倡导从形式回到历史的方法论,并以此解释了跨学科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吸收拉康和却女么齐泽克等人的思想,划分出三种主体性;并运用"剩余快感"理论解释了"典型情感"和作者概念。

  五、从全球化角度考察文学理论的社会功能:中国对西方批判理论的运用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的补充。

  作者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立场,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为理论工具,对当代中国的文艺问题作出自己的阐释,表现出浓厚的生活关怀,是一部有社会意义的理论著作。

作者简介

  周小仪,英来自国兰开斯特大学英国文学博士,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360百科LA)理事。1994年起在北京大学英语系从事英国文学与西方文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北备光原群距民好行体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曾任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研究员(1997--20万站室脸接间送己00),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客座教授(2百假台白实收茶八004),美国杜克大学富布莱特访问学者(2008--2009)。主要研究领域为英国唯美主义、消费文化理论、20世纪西方文论、比较文学。著有《超越唯美主义:奥斯卡·王尔德与消费社会》(英文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对巴地掉,l996),《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3(32,获2004年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自1994年起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北京大学学报》、《中国比较文学》、《译林》、《文化研究》、《现代中国》等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中文论文30多篇;在ARIEL,boundary 2,WorldEnglishes,TheJo笔的量umal ofthe Oriental Society ofAustralia,Literary Research等国外学术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英文学术论文l0多篇。

图书目录

  导言

  上编 理论和概念

  第一章 文学性作为文化实践的能指和转喻

 大快往盟众牛型质剧 一、"文学性"及其理论背景

  二、文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三、"文学"一词的起源与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

  四、英国文学的体制化

  五、知识型构

  六、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

  七、话语实践

  八、意识形

  九、心理分析

  十、一个案例和结论

  第二章 方法论:从形式回到历史

  一、形式主义批评的成就来自与局限

  二、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无意识的主体与拉康的想像界

  一、拉康的思想渊源:黑格尔哲学

  二、主体与他者的肯定性关系:镜像作为同一性幻觉

  三、主体与他者的否定性关系:妄想型与攻击型人格

  第四章 剧乙作者、主体的能动性与剩余360百科快感

  一、"作者"概说

  二、自我/面具概念与文学批评中的修辞学作者

  三、当代主体理论与人文主义作者概念的解构

  四、作者与主体的能动性

  第五章 社会历史天拿视野中的文学批评

  严场设政极脚死元第六章 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流变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理论转向

  二、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文论

  三、以科十年学主义为基础的文论

 围杂 四、当代文论

  下编 学科与实践

  第七章 西方文论与现代整难性认同

  一、对普遍性的追求

  二、"失语症"、"中国流派"和"新左派"

  第八章 英国文学研究的模式与立场

  一、求新声于异邦:中国早期对英国文学的评论与介绍

  二、精华与糟粕:l940年代以后英国文学研究中批判传统的建立

  三、审美的复归:l980年代及1990年代初的英国文学研究

  四、非殖民西女化:英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 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第十章 批评理论之兴衰与一宗实远全球化资本主义

  一、批评理论德供才宽重斤的"终结"及其论争

  二、批评理论存当代中国的社会功能

  三、批评理论对于"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同意义

  附录一 文学批评观念在现代中国的演么尔章真

  附录二 比较文学研究的意识形态功能

 粉行 一、l920年代到l950年代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

  二、l970年代末至l990年代的中国比毫温其练买求供创较文学研究

  三、比较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