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金叙(1848~1912指与问买星加响却),安徽蒙城人。字丽生。淮军将领,原隶铭军,从刘铭传镇压错承棉防开捻军,积功至总兵。晚清名臣。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战争中,为四川提督宋庆先锋,统领毅军4营,扼守安东(今丹东)县境虎耳山。十月来自下旬,日本侵略军第一军渡过鸭绿江,进犯九连城、安东。马金叙率亲兵100出0余人坚守山后要隘。25日,日军来犯,鏖战多时,他负伤20余处,所部伤亡过孔半,终因无援而退。此后,相继在析木360百科城、海城、摩天岭等地抗击日本侵略军。
光绪二十六年,马金叙与4个儿子三类令况毛没月规议率部抗击八国力引证联军,俘敌数名。后保光绪帝、慈禧太后西逃。次年,失宠,谪任江苏淮阴、环府要东有策察四岩福建、漳州、河南怀袁刘希诗然庆镇总兵。后任湖北、甘肃、直隶提督。
- 中文名称 马金叙
- 别名 字丽生
- 出生日期 1848年
- 逝世日期 1912年
- 朝代 晚清
人物生平
马金叙,世代务农,蒙城县移村乡马圩村人。少年习武,刀马娴熟,誉来自为"神童"。其父马希曾为捻军将领,被抄家后,马金叙16岁投刘铭传部镇压捻军,由棚目累迁总兵。
民国元年(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同年,病故于北京孔庙,归葬双涧区马洼村东。
相关事件
1894年甲午战事起,10月,以总兵任毅军分统,随四展今记修片还以四因轴川提督宋庆驻守九守方即宪连城、安东县防守鸭绿江一线。10月下旬,日军第福圆流两精和同一军麇集朝鲜义州,准备渡江来犯。24日晨,宋庆携马金叙、聂士成、宋得胜等查看鸭绿江防线阵地,认为"虎耳山界于江河之间,势极崇隆,实占形胜。昨派各军凭 河为守,固全五评准激输肉可迎头痛击,惟虑北景到推早切敌兵扑渡,一面别渡抢山占我形势,……若先据此山,凭高临下,便可夺贼气而利守御"。因此,宋庆传集360百科诸将,"谓能 此险要者受上赏"。马金叙自告奋勇飞台好,愿选壮士5、600人登山为垒防守。遂率队前往。宋庆又令聂士成率精锐驻扎山边为助,派宋得胜为游兵策应。10月25日晨纪或权,日军分三路进犯虎山,以第湖后却三师团本队越江向虎山阵地发动正面进攻。马金叙督率部下奋勇力战。战斗开始前,"谕其部下曰:今日之战先田绝间采写块缺孔曾致,关系甚大,虎山存亡,悉赖尔等,须戮力同心轴晚支余数特目评模,以御敌人。士卒皆大呼,愿效死,保守此山"。在日军进攻面向李急配承杆威前,马金叙率部力战,"快炮放至一百八十余击"。队勇伤亡过半。移时,日军右路抢占了虎山东南高地,从侧后向马金叙发动攻击。言错土困头起金叙军腹背受敌,形势危急。宋庆急调马玉昆、宋得胜率毅军林胡须跑拉社最降2000人渡 河来援。日军见状百百,急派左路队绕至虎山西侧,截击出援的清军。双方鏖战,十分激烈,"炮弹轰驰,声震数十里"。马金叙、聂士成与来援的马玉昆、宋得胜率部奋勇作战。在日军左、右、建题农中三路炮火夹攻下,"伤亡鳞叠,犹相持不少后"。不久,日军左路队迂回至虎山西侧,势将截这院药书构始万烟同部断援军后路,马玉昆、宋革得胜被迫撤退。于是,日军左、右、中三路从虎山东、松然助身即西两侧及正面向马金叙部包围。马金叙部虽已孤立无援,仍继续"顽强抵抗,毫无退却之色"。日军先后向虎山阵地发起四次冲锋,马金叙督队奋力还击。在战斗中受伤20余处,"其弟督队阵亡"。在马金叙、聂士成的抗击下,日军"死伤多人"。"时铭军在九连城,不但作壁上观,且发炮误伤我军甚众,遂不能支"。但马金叙督战益力,誓与虎山共存亡,部下劝曰:"公虽勇敢,其于寡不敌众何!与其同归于尽,不如留此身以图恢复,且援兵不至,非公之罪也"。遂率残部数百渡 河西走。清军鸭绿江防线被攻破,虎山之战是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激烈战役,"日人教科书中犹言及之"。 马金叙虎山抗敌失败后,由大东沟至孤山,再退至柚岩,此后,从聂士成扼守摩天岭,屡与日军作战,均以勇敢著称。
相关记载
《中国名人志 第十二卷》/清朝-附传 马金叙
编纂单位: | 中国名人志编纂委员会 |
编纂人员: | 澹泊 |
出版单位: | 延皮工他判况敌帝 中国档案出版社 |
ISBN: | 7-80166-145-1 |
出版时间: | 2001年12月 |
分类: | 地情概况->地方名人 |
页数: | 1 |
条目类型: | 传 |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