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

百科

《图解茶来自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超值白金版)》是2010年6月1日南海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陆羽。本书讲述了《茶经》的思想、内容360百科以及茶的价值与酒学元如随功效。

  • 书名 图解茶经:认识中国茶道正宗
  • 作者 陆羽
  • 出版社 南海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1日
  • 页数 310 页

内容简介

  《茶经》成书于唐代,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茶圣"陆来自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茶经》360百科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行茶道、论茶艺、学茶礼的典范。

  进教商区使沙样查大《茶经》倡导的"精茶乱行俭德"与现代人所追求的优雅怡然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品茶、研习茶艺、茶道,以及茶的保键作用等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日常生活(休闲、会友、养生等)的政乱吸扬定扬问必需。

  我们出版的是一本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配以精美手绘插画、简化图表的当代《茶经》版本,以求让读者了解《茶经》的全貌以及正确涵义。另外,我们除了全新阐述陆羽《茶经》的精髓外,也融入了大量现代茶事经典,例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类、十大名茶等,使您不仅能全面品味《茶经》的幽深,更能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千年进程和当代茶事。

图书目录

  目录

  序言

  茶之奇趣:斗茶

  本书内容导航

  关于历代《茶经》版本探究

  绝品人难识,茶经忆古人:你需要了解的

  1. 世界最早的茶学"圣经":《茶经》

  2. 茶之为饮的渊源:神农氏

  3. 这部经的缔造者:陆羽

  4. 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中国茶文化百科

  5. 茶在中国:早和察吸故案米雷径转照茶文化的历史沿革

  6. 古代茶政治:茶政与茶法

  7. 神秘的茶叶商道:茶马古道

  8. 一壶茗香遍天下:茶在世界的传播

  9. 茶人修养的最高境液光界:精行俭德

  10. 《茶经》的儒家思想:中庸和谐

  11. 《茶经笔圆影》的道家宇宙观:清静无为

  12. 《茶经》的佛家本心:静心自悟

  13. 茶的五行: 金、木、水、火、土

  14岁例. 万病之药: 二十四功效

  15. 道由心悟:茶道

  16. 升华了的艺术:茶艺

  17.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茶俗

 兵处销地样则卫志策 18. 各具千秋的中国茶:七大茶类

  19. 西湖龙井、碧螺春的族群:历史悠久的绿茶

营本鲁制  20. 工夫红茶的天下:风靡世界的红茶

  21. 铁观音、冻顶乌龙的世界:天赐其福还因班的乌龙茶

  22. 珍贵的银针:色白银装的白茶

  23. 蒙顶山上茶:疏而得之的黄茶

  24. 普洱茶的群落:独具陈香的黑茶

  25. 茉莉花茶与玫瑰花茶的群落:茶溢花香的花茶

  26. 能喝的古董:普洱茶

  27. 停假才或茶称称念美如观音重似铁:安溪铁观音

  28. 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碧螺春

  29. 中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白毫银针

  30. 中国十大名茶:君山银针、武夷大红袍

  31. 不容富钟中国十大名茶:冻顶乌龙、祁门红茶

  32. 茶作为主角(1):诗词、书画

  33. 茶作为主角(2):歌舞、戏曲

  34. 茶作为主角(3):婚礼、祭祀

  百草让为灵,功突师律先百草成:起源

  1. 寻找最初的本源:根在中国

  2. 绵长而有序的传练乎末多别承:"茶"的字源

  3. 另一个名字:历史上的几种解读

  4. 五大初相:根、茎、叶、花呼半工天太的溶她她、果

  5. 生长的关键:土壤、水分、光能、地形

  6. 准备好播种了吗:艺、植

  7. 无敌鉴别密技:席充简一各另三种鉴别法

  8. 符合人体脏腑的需要:药用成分

  9. 防病效能的前提:精行俭德之人

  10. 警告!"茶为累,亦犹人参":选材不当的后果,"六疾不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造

  1. 采摘双翼:凌露、颖拔

  2. 从采摘到制造茶叶的工序:七经目

  3. 七经目之一:"采"

  4. 七经目之二:"蒸"

  5. 七经目之三: "捣"

  6. 七经目之四: "拍"

  7. 七经目之五: "焙"

  8. 七经目之六: "穿"、"封"

  10. 唐代的饼茶审评:八个等级

  11. 鉴别之上:言嘉及言不嘉

  12. 经历各代的转变:制茶工艺的发展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煮 器

  1. 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陆羽设计的煎茶器皿

  2. 设计体现五行和谐:风炉,"体均五行去百疾"

  3. 自命不凡的见证:"伊公羹"与"陆氏茶"

  4. 独特的设计理念:钅复--正令、守中

  5. 唐代饼茶的特殊用器:碾、罗、合、则

  6. 煮茶用具影响茶汤品质:漉水囊、绿油囊

  7. 陆羽的最爱:越窑青瓷杯

  8. 历代茶具:茶具大观

  甘苦调太和,迟速量适中:烤、煮

  1. 煮的三把利器:色、香、味

  2. 讲究的技术:烤、碾

  3. 严格的选择:"活火"

  4. 决定性的因素,"选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5. 烧水的艺术:三沸

  6. 水温的形象化比喻:老与嫩

  7. 煮茶的艺术:煮、酌

  8. 茶汤的精华:沫、饽、花

  9. 斟茶的讲究:茶性俭,不宜广

  饮罢方知深,此乃草中英:饮 用

  1. 饮茶的特殊意义:荡昏寐

  2. 饮茶最高境界:"品"

  3. 处处的精益求精:九难

  4. 最重香与味:珍鲜馥烈

  5. 饮茶风尚传播:滂时浸俗,盛于国朝

  6. 风尚的传播者:佛教僧徒

  何山尝春茗,何处弄清泉:产 出

  1. 唐代茶叶产区:八道

  2. 八道之:山南道

  3. 八道之:淮南道

  4. 八道之:浙西

  5. 八道之:浙东道

  6. 八道之:剑南道

  7. 八道之:黔中道

  8. 八道之:江南道

  9. 八道之:岭南道

  10. 从唐代到现代:茶产区的分布

  11. 从产区看茶品:四个等次

  故雅去虚华,宁静隐沉毅:总 结

  1. 特定情况下的省略:制具略

  2. 高雅之士的饮茶风尚:煮具略

  3. 《茶经》的终极要求:分布写之、目击而存

  4. 总结(1):从"品"到"心悟"的三重超脱境界

  5. 总结(2):最终追求--天时,地利,人和

  附录1:《茶经》原文

  附录2:中国名茶彩色图鉴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