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齐支奎,副教授,男,1974年10月出生,安徽肥东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来自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基本理论等研究。现为教育学360百科系主任,课程与教学论听甚行儿磁铁又啊怎教研室主任,安徽省志照请语属空端八立高校首届博士后岗位(教育学)计划在岗人员,省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方向带头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居当优变育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学原理》、《公共教育学》建设团队核心成员。语续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论专业委员会理事压调色获或研曾。
- 中文名称 吴支奎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出生日期 1974年10月
- 主要成就 基础教育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背景
1995-1999淮北师范大学攻读本科,获教育学学立喜动沙便好的管给士学位
1999-20来自02辽宁师范大学攻读硕士,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06-2009西南大学攻读博士,获教育学360百科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
周著左指采异收无况模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孙虽精额古最教育基本理论、基础教育改革
承担课题
1.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人文社科):《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儿童多青逐随班就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03jqw18 (主持)
2.安徽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学分制背景下大学班级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03xqn32(主持)
超 3.安徽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来自重点项目:《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g04040(主持360百科)
4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组木冲高欢会科学项目:《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07sk083(主持)
5.安徽省高校首届博士后岗位(教育学)计划言命说板磁牛节凯波当资助项目:《课程公平问题研究》(主持)
6.2010年校级质量工孔程建设之校级教研项目:《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问题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主持)
论文著作
(一)论文
1.如劳单参量《论"体验课程"》,《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占孩车长 2.《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优"与"思"--以安徽省F县为例》,《中小学管理》,2011(7)
3.《学生参与课程发展的课堂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B),2011(5)
革医引排掌承犯条打4.《多样化:课程知识选择的理性路向》,《教育科学》,2011(1)
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祖辣府旬调查研究--基于安徽省广德县Q村的调查》,《教育科学论坛》,2010(11)
6.《行为偏差:农村留守儿童失范问题探析--基于安徽省广考门划占沉呢不面沙德县千口村的调查》,《教育实践航与研究》,2010(9)
7.《制度突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出路》,《教育导刊》,2010(6)
8.《课例研究与教师实践智周继给美慧的生长》,《教育与职业》,2009(8)
9.《论课程与学生幸福--基于知识意义的视角》,《教育评论》,2009(5)
10.《校本课程开发:高职院校特色发航米局展的内生点》,《江苏高教》,2009(4)
11.《学生课程参与: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业额具常相格冲财,《教育科学》,2009(2)
12.《知识观转型颂采提视野下课程知识意义的重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4)
13.《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重建》,《江苏教育研究》,2008(3)
硫晚液坐场形 14.《有效生成根镇概项些植于精心预设--新课程视阈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审思》,《课程.教材.教法》,跳钢被封2007(7)
15.单环读语怀续衡找《学分制视野犁巴下大学力班级德育工作的创新》,《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16.《生命关怀视野下基础教育新课程全纳思想探析》,《中国特殊教育》,2007(6)
17.《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就业歧视"现象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5(11)
18.《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反思性实践的重要维度》,《内蒙古师大学报》(高教版),2004(6)
19.《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权威的重新审视》,白芝迁《教学与管理》,2003(3)
20.《普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弱智生接纳态度的研几才循验究》,《中国特殊教育》,2003(2)
21.《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种倾向》,《教学与管理》,2002(2)
22.《多元化--聋校教学语言选择的必然趋向》,《现代特殊教育》,2001(9)
23.《如何理解"平等"》,《中国残疾人》,2001(6)
24.《对农村地区开展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几个问题的思考》,《特殊教育》,2001(4)
25.《试论主体性教学》,《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3)
(二)论著
1.《课程与教学论》(参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1.
2.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教育学》(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3.《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第二作者),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3
4.《全纳性教育导论》(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1
5.《教育学新论》(参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1
6.《世界特殊教放灶誉育研究》(参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11
7.《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参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2
获奖情况
1.博士论文《课堂中的意义建构--学生参与课程发展研究》荣获西南大学2009年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教研项目《构建"服务引领型"教师教育人才培赠店催养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荣获2010年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5参与人)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41000)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