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创办于1977年,化学专业学创活参日科建设在福建省内起步较早。全系设7个专业教研室、3个研究所,拥有"国家特色专业"、"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福建省重点学科"、"福建省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级化学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各1个。
- 中文名称 漳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
- 简称 化学系
- 创办时间 1977年
- 校训 博学、明理、砺志、笃行
- 主要奖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简介
漳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原名化学系,创办于1977年,1989年招收首届本科生罪负值评。现拥有化学一级学科来自硕士点1 个(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4个二设八又按转蛋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与化学教育专业硕士2个专业硕士点,设立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等5个本科专业。改系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本科生、硕士生共1542人。漳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48名,其中高职称(正副教授)35人(含外聘教授10人) 。化学系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福建省重点学科1个、福建省精品课程3门、福建省化学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在硬件建设方面,化学学科拥有实验室面积3807 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56万元,含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ICP-MS、AFM、热重分析仪、总有机碳分析仪、电化学综合测试系建运希表统等实验设备。

办学理念
状信李 漳州师范学院化360百科学系秉承"博学、明理、砺激式事亮营料志、笃行"校训,"以生为本、分流培养、面向社会、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学科落弦例假映果志与木斯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该系的教学实力在福建省享有一定赞誉。

师资力量
整体概况
漳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师资团队在福建颇具影响力,有专任教师48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人,另外该系还向厦门大学等院校外聘教授10人。该系诸多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来自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名,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2名,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歌回沿席计划3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名。
学科360百科带头人简介
1、李顺兴教授:武汉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厦门大学近海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漳州师标材酒继基简茶范学院硕士生导师、科研处处川长。现任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色货草投头句字带、国家特色专业带头人、化较官务刘度兵常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带头人、福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主持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首批省示范实验中心主任、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李顺兴教授申请发明专利3项;论文被情培难诗伤把SCI收录31 篇、EI收录13篇,参与编撰《环境分析化学》、《工业生态学》等著作三部;承担故大成降书科研和科技开发项目共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价笔愿何啊口状她款应;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哪东料存举署-欧盟对中国联合资助项目--漳州城市固体垃圾及废水管理改革的能力建设项目"、"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现代测试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群及假便热皮波院跑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漳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相关成果成为福建省政府环境保护决策,成为污水处理新工艺、特色中药提取新技术。同时,李顺兴教授还兼任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硕士生导师。

2、高飞教授:无机化学博士,漳州师范学院无机及材料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发表论文数篇(曾在国际著名自然科学杂志《science》发表文章1篇)、参加编写并出版了两部教材,承担和参与多项课题。博士期间的工作曾获厦门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及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并随事字约列群率妒广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3、刘佳铭教授: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和"现代测试技术研究所"所长 。2001年享批轮角印光政失胞香目象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申请3项方副做革赵养的氢罪跳菜法发明专利,主持21项横向项目委托研究并多数产业化,为企业节约成本、创收达720万元。作为第一完成人,获199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获2004年、2006年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与2006年漳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指导校外副教授、工程植害就吗原序从员般云师及硕士生的论文研己棉笑觉破通燃可究,其中14位副教授、工程师已晋升高一级职称。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141篇论文。2000年以来,在"Analytica Chimica Acta"、"Talanta"、"J Fluo剧条半今成划段resc"等SCI源刊上发表论文53篇。
4、郑子山教旧止温三专齐求附诗酸八授,清华大学材料科方晚团叶学与工程系材料学工学博士。于2003年至2006年在加拿大Apotex药物公司的药物研究所工作。在"Solid State Ionic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Russian 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化学进展"等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或SCI收录源刊物上上发表论文50多篇,文章被引用20余次。先后主持或参与省级科研项目8项,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另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已通过初审。研究兴趣有高蓄能材料、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锂固体电解质、发光材料,可工业化生产的应用项目有高纯三溴苯酚和四溴双酚A生产技术、柴油乳化技术、香蕉树的化学造纸技术及其污水处理。香蕉树的化学造纸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已很成熟。

学生培养
建系以来,该系为基础教育、环境保护、化工行业、政府部门等单位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毕业生,有的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骨干力量,近化学系学生就业率均在93%以上。化学系系学生在科研活动方面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2004年以来参与发表的科研论文有199篇,被SCI、EI收录103篇。2008年梁敏同学于获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一项,是福建省内高校唯一获得者。2008年在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中,该系参赛的三项作品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均获得可喜成绩。其中林少贤同学的"《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的情景创设"这一作品获得大赛的一等奖,孔祥斌、陈晓雪两位同学的两个作品也分别获得二等奖。学生考研风气浓厚,研究生升学率居全校前茅,近三届毕业生中有84人考取中科院物构所、中国社科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大学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生 。

科研成果
科研工作是化学与环境科学系锻造办学特色与优势的基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科技开发是该系优良传统。
该系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4项,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次。在《Science》、《Carbon》、《Chemical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Analyst》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1篇,被SCI、EI收录177篇。该系教师高飞教授参与的科研成果在Science发表,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历年荣誉
1、2006年,化学实验中心被评为"福建省首批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2006年,分析化学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学科;
3、2007年,分析科学实验室被评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4、2008年化学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
5、2009年分析化学硕士点入选福建省化学类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
6、2009年获第六届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7、2010年入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8、2010年化学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
9、2012年,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科研团队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
10、2012年无机化学、环境化学、化学教学论及实验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专业设置
化学类
本类别主要培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分流培养,学生可选择就读应用化学或化学教育专业,毕业后可继续攻读化学、应用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1、化学(师范本科)
培养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教师职业技能突出、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化工基础、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现代测试技术等。就业方向:能够胜任中等学校或高等学校化学等相近学科教学科研活动,使之具备进一步研究深造的专业基础,具备在化学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能力。可继续攻读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2、应用化学(非师本科)
培养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行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等数学、化学工艺学、现代测试技术、精细合成化学、工业化学、线性代数等。就业方向:从事与分析检验、化工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工作。可以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环境科学类
本类别主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自然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专门人才。通过分流培养,学生可选择就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或科学教育专业,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1、科学教育(师范本科)
培养掌握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素质较高、教育职业技能突出、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大学生物学、高等数学、环境学、科学技术哲学、自然地理学、科学教学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就业方向:能够胜任综合理科和《科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能适应中学化学、生物、物理等分科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并具备指导中小学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力的"一专多能"型理科教师。可继续攻读科学教育、化学、生物、物理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2、环境科学(非师本科)
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创业能力的专门人才。主要培养能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分析与评价的专门人才,并使之具备环境影响评价(ISO14000认证)的能力。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高等数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生态学、环境信息系统等。就业方向:从事行政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与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审计与监督、污染治理等相关的工作。可继续攻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环境法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3、环境工程(非师本科)
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的人才。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环境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电工学、高等数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化学等。就业方向:胜任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事业单位等的科研、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也可到各类公司以及咨询机构从事环境工程、环境咨询、环境评价工作,或经过培养具备进一步深造的专业基础,可继续攻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