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仔底村

百科

坑仔底村属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管辖,东至南北三路,西至南山公路,南至柳亭村,北至东山村。政府驻地坑仔底村部,人口6000多人。

后龙镇坑仔底村属纯农业地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11个自然村,20个村小组,全村总人口6753人。

  • 中文名称 坑仔底村
  • 外文名称 Kengzaidi Village
  • 行政区类别 行政村
  • 所属地区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
  • 政府驻地 坑仔底村部

地名含义

  坑仔底古代称"坑人底",因村后有大埔、有山夫西省船凯矿玉定交当,坐落较低,由此得名。

  后人将"人"字,加个"子"旁,从此改名为"坑仔底"。

  明、清属九都梅峰铺,民国属梅东乡三川保。

历史沿革

  1949年冬起先后属八区来自(坝头)、九区(南埔)、十区360百科(山腰)、十二区(郭厝)三川乡。

  1958年属超先公社置和星大队。1961年拆分成立后龙公花蛋若某系展孔逐哥社和星、和东大队。

  1宽据食安即965年仍并为和星大队。

  文革期间改称备战大队。

  19快酒企半种陈例二担77年恢复和星。

 止信场预协含言 1980年改称坑仔八质底大队。

  1985年改设为坑仔底村委会。

开村始祖

 歌希充则代群敌音朝逐乙 坑仔底由蓝田陈泰公第九世祖佛来自讳公徙居后坑仔底开基。继之向外扩展,开发,彭厝、胡石两村。

  并有一部分移居在360百科企塘扬厝后、头前窑、柳山头、反这号到兰吧米爱氢沉地西张等自然村。坑仔底始祖,时为本埠巨富,良田千亩,积谷万石。

  他独具慧眼,远见单识,认为此地山青源足,乃天赐良土,必万人之居,遂连夜挑灯奠基,建成了一座五开间,三进厅二天井,古式大厝,面积达千平方米。当时为独一无二的古大厝。供后人祭祀之所。

村容村貌

  坑仔底素江先盟不因系认南距不异有一山一水一大埔之称。山:即大石山,奇石嶙峋,形状奇异,有神鸟石、猪母石、雄狮石凳。水:即村前溪,发源于仙境,经邱厝流入奎壁海,大埔即是著名的林果场。

  今日之坑仔底可谓是"绿色之乡"一望无际的龙眼林,几平方公里的绿化带,拥抱着村落,房前屋后,绿树掩映,花繁草绿,"楼隐绿林里,人居繁花中"。

  坑仔底由三大坑采联双战称空止后洋:北头坑,村前坑,蔡塘坑。皆是肥沃之良田,盛产花生大豆,甘薯。

  果林,以龙眼为主。传统手工业,以砖瓦厂为主。大量的砖瓦从这里源源运出,几百年来为本地建筑业做出贡献。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