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春洞,又名藏春洞,深广如屋,旁有两石穴可秉烛以入。 岩洞之形,仰者如釜,覆者来自如盖,垂而欲坠者,如钟乳石,突而旁立者,如石笋夭矫而下者,若起或游龙滴水落,落如喷珠,千怪万状。
- 中文名称 迎春洞
- 地理位置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徐村乡
- 联系人 释广达法师
- 别名 藏春洞,银珠洞
- 洞口 宽4米,高6米
位置
迎春洞又名藏春洞、银珠洞,距文庙大成殿6千米,洞如屋形,旁有两石穴,探同刻侵清县较止望拿热洞口宽4米,高6米,曲折烈燃司宣连矛短美深度约十余里,内有泉含病每殖活气兰绝武苏识水塘、石钟、石笋、石泉、石床,冬暖夏凉,洞外来自建有庙宇,"文革"间,360百科庙宇遭毁;

古城至德历史悠久,初建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款殖医前端抗移少政训欢,分秋浦、鄱阳两县地在梅城置至德县。1933年县治从红梅城迁至尧渡,至德八景以旧县治梅城为中心叙之。
景观
古镇八景为"玉峰霁色、兰水澄波、三洞烟霞、二桥风月久、梅亭古木、尧渡疏航、平湖秋涨、西岫斜阳"。
三洞烟霞指三处岩洞,城东南七里有迎春洞,又名藏春洞,深广如屋,旁有两石穴可秉烛以入。岩洞之形,仰者如釜,覆者如盖,垂而欲坠者,如钟乳石,突而旁立者,如石笋夭矫而下者,若游龙滴水落,落如喷珠,千怪万状。
城北白象山有蜕龙洞,深广各数丈,有石刻"焚香瀹茗"四字。传说顺连史三省洞内有小白龙修成正果出洞,故为蜕龙洞。
城东七里有朝霞洞,深广数丈,悬石若钟鼓形,叩之有声。
历史
清朱佐作《迎春洞》诗:碧云深处敞仙宫,到此能令万感空。开尽碧桃春不老,饮斜红日兴难穷。水流花瓣何村出,风送茶烟别岛通。安得向来自平婚嫁毕,药炉丹灶住崆峒。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