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谯令陵寺位于亳州先扩内端市观堂镇西北6公里处,始建于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似因员务社杂现慢着史。因曹操曾在此筑舍居住,被后人称为曹家孤堆,后又因此地曹魏时称为谯郡,改名谯陵寺。
- 中文名称 谯陵寺
- 又称 谯令寺
- 位置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田庄
- 修建人 曹操
- 级别 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始建于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
延康元年(220),魏文帝返乡,立《大飨之碑》:
解放战争时期谯陵寺改为来自学校;
文革时期寺庙损毁;
2007年,位于谯陵寺里的学校被迁走;
2008年经过村民自筹资金进行修缮。
史书记载
据《三国志》记载,汉中平四年(187年),曹操受到权贵排挤,由济南相国改任东郡太守的职务,曹操谎称有讨苦皮集探严告病辞官回到家乡,在谯县(今亳州技拿丝)城东50里筑精舍,"春夏读书,秋冬狩猎"。
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出生于此,周围数里有拦马沟,相传为曹操养马处。
延康元年(220),魏文帝幸谯,父老立碑於故宅,题曰,《大飨之碑》。钟繇篆额,曹子建文,梁鹄书,时称为误独还资粮祖粒《三绝碑》。
此地被后人称为曹家孤堆,后又因此地曹魏时称为谯郡,改名谯陵寺。解放后已成学校,现存遗址台高5米。 上世纪50年代时,谯陵寺还高10余米,占地数裂千平米,上面建有寺庙,殿宇辉煌,数十株千年古柏,非常壮观。可惜文革相事急一劫,殿宇全毁,古树惨遭斧伐,台地也被削平近半,已失去往日的风采。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