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相关性判据及应用研究

百科

信息检索相关性判据及应用研究》是201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成颖。

  • 书名 信息检索相关性判据及应用研究
  • 作者 成颖
  • ISBN 9787030323286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9-1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194名研究来自对象相关性判据文本的内容分析,解析出了包括传播特征、内容、情境、使用、系统特征、愉悦、质量360百科、总体与文献特征9类相关性判据安几掉拉;解析出了包括参考文献、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关键词、基角物婷烟七航右味叶端金、篇幅、全文、题名、文献格式、文摘、语种、村金文献类型、来源期刊、作者和机构15个影响信息毫举用户相关性判断的文献特征;研究了任务复杂性以及流选光志性别对相关性判据选择的影响。同时,基于相关性判据、价值增值模型、TEDS模型与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建了面向相氢什冲关性判据的学术信息检索系统成功模型,并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

  本书可以作为图书馆例跟其学、情报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收这早活司应卷书前格的参考用书。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钱几深山光置.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氧值查脱司它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1.4 术语定义--相关性

  1.4.1 面向系总许抗么苏视居庆始统的相关性

  1.4.相直胞养销注2 面向用户的相关设都她找曲北异法杆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性理论研究综述

  2.1.1 第一阶段的研究

  2.1.2 第二阶段的研究

  2.1.3 第三阶段的研究

  2.1.4 小结

  2.2 相关性判据研究综述

  2.2.1 第一阶段的研究

  2.2.医答是料编位2 第二阶段的研究

  2.2.3 第三阶段的研究

  2.2.4 相关性判据的比较研究

  2.2.5 小结

  第3章 相关性判据研究

  3.1 研究问派坚丝

  3.2 数据搜集

  3.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2 数据搜集的基本要求

  3.2.3 数据搜集方法

  3.2.4 数据搜集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3.3 数据分析方法

  3.3.1 内容分析法

  3.3.2 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3.4 相关性分析结果

  3.4.1 数据特征

  3.4.2 数据集

  3.4.3 数据分析过

  3.5 相关性判据

  3.5.1 文献特征相关性判据

  3.5.2 内容特征相关性判据

  3.5.3 质量类别相关性判据

  3.5.4 总体类别相关性判据

  3.5.5 使用相关性判据

  3.5.6 系统特征相关性判据

  3.5.7 传播特征相关性判据

修令反天够  3.5.8 情境相关性判据

  3.5.9 愉悦相关性判据

  3.6 相关性判据--性别与任务复杂度分析

  3.6.1 检验方法

  3.6.2 大类相关性判据

  3.6.3 子类别相关性判据分析

  3.7 小结

  3.7.1 相关性判据小结

  3.7.2 影响相关性判断的文献特征小结

  3.7.3 相关性判断的任务复杂性与性别分析

  第4章 相关性判据应用研究--建模与问卷设计

  4.1 引言

  4.2 学术信息检索系统调研

  4.2.1 调查对象

  4.2.2 调查内容

  4.2.3 调查结果

  4.3 模型建构

  4.3.1 VAM与TEDS模型

  4.3.2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4.3.3 面向相关性判据的学术信息检索系统成功模型

  4.3.4 研究假设

  4.4 问卷设计

  4.4.1 问卷第一部分

  4.4.2 问卷第二部分

  4.4.3 问卷第三部分

  4.5 问卷前测

  4.6 研究对象

  4.7 描述性统计分析

  4.7.1 缺失值的处理

  4.7.2 描述性分析结果

  第5章 相关性判据应用研究--分析结果

  5.1 数据分析方法

  5.2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效度

  5.2.1 检索系统的浏览功能

  5.2.2 检索结果显示

  5.2.3 检索系统的导航功能

  5.2.4 检索结果的排序功能

  5.2.5 检索结果的标记功能

  5.2.6 检索结果的分类/分组功能

  5.2.7 查询扩展功能

  5.2.8 检索方式选择

  5.2.9 检索字段与限定条件选择

  5.2.10 检索技术选择

  5.2.11 相关反馈功能

  5.2.12 检索结果输出

  5.2.13 交互性

  5.2.14 个性化服务

  5.2.15 帮助服务

  5.2.16 激励机制

  5.2.17 链接功能

  5.2.18 存取方式

  5.2.19 问卷第一部分

  5.2.20 问卷第二部分外生潜变量

  5.2.21 问卷第二部分内生潜变量

  5.2.22 信息质量

  5.2.23 自适应性

  5.2.24 易用认知

  5.2.25 选择性

  5.2.26 系统性能认知

  5.2.27 情感认知

  5.2.28 系统质量

  5.2.29 服务质量

  5.2.30 满意度

  5.2.31 使用意图

  5.3 信度分析

  5.3.1 问卷第一部分

  5.3.2 问卷第二部分的外生潜变量

  5.3.3 问卷第二部分的内生潜变量

  5.4 验证性因子分析

  5.4.1 收敛效度

  5.4.2 区分效度

  5.5 结构方程分析

  5.5.1 测量模型的拟合标准

  5.5.2 结构模型的拟合标准

  5.5.3 研究假设的结果解释

  第6章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6.1 研究结论

  6.1.1 选择性的影响因素

  6.1.2 系统效能的影响因素

  6.1.3 自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6.1.4 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

  6.1.5 情感认知的影响因素

  6.1.6 易用认知的影响因素

  6.1.7 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6.1.8 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6.1.9 系统质量的影响因素

  6.1.10 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6.1.11 使用意图的影响因素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6.2.1 多视角的相关性排序方案

  6.2.2 检索系统的界面改进研究

  参考文献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