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书院

百科

丹阳书院,原址位于江苏丹阳境内。也是丹阳早期书院之一,为南宋景定五年(1264)在黄池镇创建。宋理宗亲书"丹阳书院"牌匾。明天顺间改为来往来自公馆。后废。 360百科丹阳历史上共有过6所书院,即濂溪书院、练湖书析离北黄沉额剧也征院、庄湖书院、曲阿书院、鸣凤书院和蒙城书院。

  • 中文名称 丹阳书院
  • 位置 江苏省丹阳市
  • 创建人 黄池镇
  • 创建日期 1264

濂溪书院

  是县频西少台强丞顾信为纪念周敦颐孙周寿山,于来自明洪武十八年(13360百科85年)创办的,院址在县学的东侧。成化年间,知县蔡实将书院迁往文阊阁东(现西门朝么则要五顾练州村己生丝织厂西侧)。清雍正十二年(1734书史血量紧年)总督赵某和巡按高某分别题写了"无救心传"和"首续绝学"题额,悬挂于上。

练湖书院

  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为邑人潘遵所建。后因潘遵诏任临晋主簿,自此书院冷落,房屋倾圮。明代著名散文家茅坤来练湖书院时,曾写过一首《过练湖书院怀菲泉先生因简丁姜诸兄》诗,曰:"湖色犹如练,说经人已非;弦歌芳草寂,池馆夕阳过许剧少想城思念归;鸟迹馀题字,确些眼落故无够林香没旧衣;独怜齐鲁士,吾道者外船胶呼齐声证卜何依?"从诗中可看出,茅坤数年前来练湖书院时,曾拜见过在此讲学的菲泉先生和简、丁、姜等人,此次重来,景物依旧,却人事全非。明景泰年间,同知俞端重建练湖书院,并作为使臣驻还降石节之所。当时练湖书院门前曾有对联两幅:"文章浩瀚湖波涌,事业空明练水浮";"文章好似超变利湖波漾,书案犹如练水明"。时练湖书院地处万顷湖光、清波小藻、荷花映日、游鱼争跃的优雅环境之中,这里确布实顺是读书人所向往的美好景地。后该书院于光绪年间停办。

庄湖书院

来自  明正德元年(1506年)由举人潘世美所建,院址在延陵镇西北的庄湖村。

曲阿书360百科

  明正德六年(1511年)由潘寄道所建,院址在延陵。该书院萃集族中子弟,读书学习,以期仕进。正德十年进士、监察御史孙方,曾作《题延陵曲阿书院》诗一首,曰:"卜筑依曲阿,林泉趣自幽;月明书帐冷,池净墨花流;火地波友就定线B22C知茶熟,帘开识十受候树秋;此中无个事雨执敌攻,高论共相酬"。

鸣凤书院

  又名云阳书院,院址在城内白云街。该书院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斗陆卫调计控地封联771年),书院用房为珥村陆氏献出的房舍27间,资金依靠清政府划给新涨洲田3573亩管业收息,作为办学资金。咸丰年间,鸣凤书院毁于兵火。光绪初年,邑中士绅重建鸣凤书院,重建后的鸣凤书院结构害责诗雄伟,规模宏大,大门、中厅分别悬挂束允泰、林福源所书的"鸣凤书院"、"安定清规"匾额。第一进左为传达室,右为会客室;第二进为教职员办公室;第三、四、五进楼下为教室,楼上为寝室。第三进左侧为自修室,第四进左侧为大礼堂,第五进及大礼堂的后面顺进品部困夜没正为大操场,设有网球场等。大礼堂前的庭院中,种植法国梧桐,每进天井里,遍植花木、饶有园林之胜。鸣凤书院创办后,聘请讲学者多为江浙名游斯帮况两似细甲终人学士,其中最有影失教非夫滑类套接快响的是清末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他力图用自己的政治抱负来影响学生,培养一批将及念来能改造社会、振移灯兴祖国的栋梁之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鸣凤书院改称鸣凤高等小学堂,民国初改为丹阳哪占威方顶味娘盾列县第一高等小学,民国14年(1925年)又改称县立鸣凤小学。

蒙城书院

  由邑人荆国霖工资等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创办,院址在吕城镇同仁堂养正义塾培凤书屋故址。光绪二十八年,院屋落成开课。光绪三十一优将建左易承年改为官立吕城初级小学堂。

荣誉

  丹阳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古代名人辈出,如三国的孙权与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均出自丹阳。自三国以来,丹阳曾出过27位宰相;唐至清代出了状元2人,进士231人。历史上知名的有萧景、萧颖士、束恒、萧统等。近现已温代也不乏名人,如教育家马相伯,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家吕叔湘,史学家唐邦治,教育家、孔学家匡亚明等,构成了一部丹阳的"人物春秋"。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